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专家专栏原创文章正文

李景和:家慈子孙孝

发表于:2016-12-28 15:08:57|来源:张 密 陈亚南

 

“小时候,父亲去泰国的玻璃厂做工,一两年难得回来一次。后来,我也跟妈妈去过泰国,但因为父亲娶了二娘,我只好和母亲回到广东佛山老家。20岁时我来到昆明,一直在同仁街和丈夫生活,拉扯着6个孩子长大。如今,连这些孩子们也都老了……”

昆明夏日的阳光,柔和地照射在新迎小区的一栋老小区里。1914年出生的李景和老人,安静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膝盖上盖着一块厚毛巾,眯上眼睛,慢慢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62岁的女儿黄淑芬是6姊妹里最小的一个,因为和老人住的近,所以可以多来照顾照顾她。老人如今已经四世同堂,子孙辈加起来有30多人。年轻时对家庭的付出,对孩子严格的教育,让这个大家庭至今都充满了中国最传统的孝道氛围。

 

照顾三娘到99岁

让102岁的老人回忆童年的事情,是比较困难的。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后,很多记忆已经变得很遥远、很模糊了,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碎片。

李景和的童年记忆一直停留在广东佛山的农村,那里是她的故乡。从记事起,她就看见姑姑们去田里干活,妈妈在家里忙活着一家人的饮食。几岁的她,经常帮妈妈往灶坑里添柴火。等忙完一家人的饭,她经常看见妈妈累得直不起腰来。懂事的她,经常给妈妈捶捶腰、捏捏肩。每当这时候,妈妈布满沧桑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她的记忆里,很少见到爸爸。后来妈妈告诉她,爸爸在泰国的玻璃厂做工,一两年才能回来一次。那时候,她不知道泰国在哪里,很想去爸爸做工的厂子去看看。

在她七八岁的时候,终于跟着妈妈去了泰国,见到了爸爸做工的玻璃厂。在那个她看来很遥远的地方,她知道了泰铢,见到了爸爸,还见到了二妈,那个和爸爸在一起生活的女人。在母亲满脸的泪光中,她被妈妈那瘦而有力的手拉着回到了佛山、回到了故乡。从那以后,妈妈更加沉默寡言了,她也一直小心着不敢再提到爸爸。

后来,李景和的二妈去世了,爸爸又给她娶了个三妈。再若干年后,当三妈年老后,她将三妈接到身边,喊她婶婶,一直照顾到老人在99岁时去世。“三奶奶要是没有妈妈照顾,怕是活不到那么大岁数,妈妈的心肠一直很好。”这是黄淑芬对老人最尊重的地方。而李景和对三娘的照顾,也影响了自己的子孙辈。

 

在昆明成家立业

在黄淑芬的印象里,母亲一生都在为她们操劳着,所有的点点滴滴,也在影响着他们姊妹,她们也传承了母亲的贤惠品德和任劳任怨。

李景和与黄高进在广东结婚后,因为丈夫的舅舅在昆明做生意,黄高进为了谋生,就到昆明投靠了舅舅。舅舅在昆明做百货生意,直接从香港进货,生意很好。在学了几年徒后,黄高进独立门户,自己也做起了小生意。后来,李景和在怀着大女儿的时候,也从广东来到昆明,帮着丈夫照顾生意。

“最艰难的时候,是日本人的飞机轰炸昆明的那段时间。别说做生意了,大家连命都保住,谁还有心思照顾店铺啊。每当警报响起的时候,大家就仓皇地东躲西藏,到郊外避难,很是受了些颠险。”

解放后,黄高进舅舅的产业被没收了。黄高进也就关了小生意,去当时的58医院去做收费员。“当时,我们还住在西坝的农村里面。在运动蔓延的那几年,爸爸生怕我们受到伤害,将我们几个都接到了医院里躲避。等运动结束后,我们才回到西坝居住。”

一直到多年后,李景和和丈夫才辛辛苦苦地在昆明市区的同仁街买了自己的房子。那栋小房子,成为黄淑芬姊妹的庇护所。他们的童年,都留在了那栋小房子里。“院门外有一块方石,爸爸每次回来都会将方石擦拭干净,给邻居们坐在上面聊天。”说起父亲,黄淑芬还是一脸得幸福。

 

拉扯六子女成人

来到昆明后,李景和的长女出生,随着其他孩子的陆续降生,家庭的负担越来越重。黄高进当时每月只有36元的工资,不足以解决一群孩子的温饱。为了缓解丈夫的压力,李景和到同仁街儿童保育院上班,1970年转到水瓶厂幼儿园上班。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性格温和,做事勤快,一直到退休才离开幼儿园。

黄淑芬是李景和最小的孩子,所以跟在她身边的时候多。在黄淑芬的印象里,妈妈的缝纫手艺很好,一家人的衣服鞋帽,几乎都是妈妈晚上踩着缝纫机做出来的。而每晚听着熟悉的缝纫机的转动入眠,也成为了她的习惯。

“除了三哥外,我上面的都是姐姐。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妈妈还琢磨着给我们做小裙子,自己在裙子上绣个花啥的,把周围一帮孩子都羡慕死了。那时候的小姑娘,有几个能穿上裙子的啊,但我们就能有裙子穿。从小到大,不管生活再艰难,妈妈都没让我们穿过补疤(补丁)的衣服。即便我们的衣服被刮烂了,妈妈都会巧妙地在衣服里面补个暗疤,在外面完全看不出来。”

除了工作和持家外,李景和在教育孩子上也很严厉。她从来不打孩子,只是说服教育,但是几个孩子一直对她敬畏有加,在学校里成绩都很好,这也是她很欣慰的事情。

“毕业后,大姐在广州的医院当医生,并在那里成了家;哥哥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听黄淑芬说着姐姐们的情况时,李景和在一旁温和地笑了。孩子们有出息了,不再像她小时候那样遭罪,就是她莫大的欣慰。

 

子孙绕膝最幸福

来昆明后,因为生计原因,李景和很少再回故乡广东,几年甚至多年才能回去一次。渐渐地,故乡的风景只能烙印在她心底深处。对于黄淑芬姊妹几个,广东佛山也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属于母亲的符号。

过了100岁后,李景和的眼睛会经常干涩,也会习惯性地眯着眼睛养神。前两年身体好的时候,她还能到楼下的小花园坐坐;现在感觉腿没力气了,基本上也就在屋子里转了。虽然年龄大了,但她去卫生间还是坚持自己去。扶着沙发扶手慢慢站起来,住着拐棍到卫生间门口,将拐棍挂在孩子们在不起眼处砸的一根钉子上,慢慢走进卫生间。

“老人不想给我们添麻烦,但我们姊妹都不敢懈怠。现在,除了远在广东的大姐不能经常回来嘘寒问暖外,我们剩下的几个人就每天轮流来伺候老人。哪个要是有事了,其他人都会过来,不会让老人身边没人。”因为黄淑芬住的离老人近,加上也退休几年了,所以相对其他姊妹来说,还是她来得勤快些。

“远在广东的大姐,每逢周末都会打电话来问候老人。老人每到那个时刻就守候在电话机旁,还不许我们喧哗。”黄淑芬笑着说。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除了我们几个子女,孙子辈的孩子对老人也很孝敬。周末的时候,都是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搀手扶脚地请老人下楼,开车带老人去餐厅吃饭。为了照顾老人,我们选的餐厅基本也都在一楼,免得老人上下楼不方便。”在照顾老人方面,黄淑芬几姊妹在细节上想得很周到。

老人的生活很规律,饮食也清淡,喜欢吃点杂粮。“有时我们来照顾老人的时候,她将自己喜欢吃的杂粮都一样样摆出来,喊我们做给她吃。她自己还懂点中药知识,每逢季节更换的时候,还会写个单子,喊我们到药店抓几味中药来熬水喝。”黄淑芬笑着说,现在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老人健康长寿,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

 

社区关爱老年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越来越高,社区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如何关爱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让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一直是昆明社区老年工作的重点。

在昆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办事处文艺路社区里,像李景和这样的百岁老人已经不多了。居委会工作人员在走访时发现,老人精神状态很好、头脑清晰、说话清楚,子孙都非常孝顺,是个幸福感很强的老人。这样的老人和家庭,值得社会尊敬和学习。

近年来,文艺路社区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从切合实际的服务项目入手,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定期走访,打电话巡访,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提供精神慰籍和心理抚慰,增进与老年人间的交流与沟通;每逢节日,社区居委会给老人赠送生活用品和食品;发放高龄保健费时,为老人开辟绿色通道。

通过这些举措,大力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推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融洽的人际关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盼、老有所乐。

相关文章阅读:
      ● 李景和:家慈子孙孝 ( 2016-12-28 )

上一篇:丁吉泉:“玩”出来的精彩人生

下一篇:刘鸿信:最难忘梦中秦腔

录入/责任编辑:陈克东Update Time:2016-12-28 15:24:05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