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的心里话】李应芬:党的政策好,东山村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2025-08-01云南民族旅游网
新华网昆明1月12日电(罗春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东山村,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村民曾经仅靠种植包谷、洋芋维持基本的温饱。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特色产业,贫困落后的东山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核桃村”。在东山村巨变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女当家”——十九大代表、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李应芬。
初中毕业后,李应芬当了两年的代课教师。在当时,作为一名彝家女,能读到初中的人并不多,在上级领导的动员下,李应芬又进入村委会做起了文书、统计等工作,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0多年。
21岁那年,李应芬被选为村委会副主任,2013年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2017年她光荣地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作为基层干部能当选十九大代表真的特别激动,用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
对于十九大报告,最让李应芬振奋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对于我们农村老百姓好像是吃了定心丸。”李应芬说,东山村主要是发展核桃、花椒和部分烤烟产业,自己当时听到了报告之后,就想着回去一定好好地向老百姓宣传,“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

俯瞰东山村。新华网 马航 摄
东山村海拔、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核桃,为发展核桃种植,当地党委政府还组织村干部外出“取经”,考察学习核桃种植技术,并免费提供苗木、肥料给村民,动员大家种植核桃。
没想到,刚开始,推广种植核桃却遭到了村民的抵制。
原来,当时村民主要种植包谷和洋芋,再用包谷和洋芋饲养鸡猪等家禽牲口,以此换点口粮,村民都担心地里都种上核桃树后,就没有包谷和洋芋喂鸡养猪。
为此,李应芬和村干部、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带头种起了核桃,并三番五次地做工作,动员村民种植。但费尽了口舌,仍有不少村民不愿意种,“我们村干部甚至动手帮村民打塘,但有些村民把我们打好的塘又填掉了。”
好在李应芬和党员们的示范作用开始显现,五、六年后种的核桃开始有了效益,村民们也慢慢接受了核桃种植。“现在村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村子里角角落落,田间地头全都种上了核桃。”李应芬说,如今东山村的核桃种植已经发展到4万多亩,户均拥有核桃80多亩。
核桃产业的发展,让大山深处的东山村彻底变了样。“以前种植包谷洋芋只够维持基本温饱,现在每家每户至少都有一辆摩托车,有些人家还有了十多万的小轿车,还住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洋房。”李应芬说,党的政策好,党委政府的工作也抓得好,东山村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从一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核桃村”,李应芬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有几件事始终挂在心头,这也成了东山村下一步要啃下的“硬骨头”。
十九大代表李应芬在玉腰冲村委会与群众分享心得。新华网 和占惠 摄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李应芬十分重视阵地建设,目前,东山、它谷坪、汉仕坪、余子拉4个村民小组已经建起了文化活动场所。李应芬说,打算趁脱贫攻坚的机遇,争取到上级资金,在2018年东山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建成文化活动场所。
让李应芬记挂的还有村民的安居问题。“中央对农村的安居政策非常好,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李应芬说,东山村的C、D级危房已经改造了一部分,2018年再实施一年,C、D级危房全部改造之后,村民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如今,核桃成了东山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核桃收获的季节也恰逢雨季,而泥泞不堪的道路极大提高了运输成本,成了制约村民核桃收入的主要因素。
李应芬说,目前东山村还有几个村民小组没有通硬化路,在2018年要抓住脱贫攻坚的机遇,结合中央的政策,把各个村民小组的主路都改成水泥路,“同时,再把核桃种植、销路等方面搞好,我们东山村怎么都可以如期脱贫!”(完)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明启幕2025/07/31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开幕 850名嘉宾共话融合发展2025/07/31
-
G25数字经济-物联网暨佳联易生活订购平台发展峰会成功举办2025/07/30
-
“将来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2025/07/29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2025/07/29
-
29年山海情咖啡香里见真心 上海户籍市民免费领取比顿挂耳咖啡火热进行中2025/07/29
-
三迤书院落成虹山,春城再添文化新地标2025/07/28
-
文化赋能企业 传承红色基因 云南省多单位联合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2025/07/26
-
佳联美国总部在纽约正式成立,开启数字经济-物联网新篇章 佳联美国总部 佳联易生活2025/07/25
-
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走访昆明市福建安溪商会并举行座谈交流2025/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