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党史学习见实效 倘甸彝家幸福把歌唱
2025-08-01云南民族旅游网
本网讯:办一件实事,就暖一片人心,多一分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倘甸镇积极探索“镇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政班子+一肩挑的支部书记”工作机制,带领干群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新华村携手镇直单位在彝族村阿三丹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 真情实意为民办实事”活动,成效明显、实绩突出、群众满意,他们用欢快的彝语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自己发自肺腑的歌声歌唱中国共产党,歌唱现今美好幸福生活。
“汉彝双语”讲党史,党的恩情入民心。倘甸镇新华村委会阿三丹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其中以彝族为主,90%的村民只习惯说彝语,甚至有近30%的村民只能听得懂彝语,几乎不会说汉语。为让彝族群众深切地感悟到党的思想伟力,让党的恩情深入民心,宣讲队伍根据受众实际,创新采用“彝语+汉语”双语宣讲模式,少数民族干部踊跃参与双语宣讲,现场用朴实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力求让彝族同胞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
双语宣讲现场气氛活跃,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李萍说:“用汉彝话宣讲,虽然很“土”,但老百姓们看得见熟人,听得到乡音,听得懂党史,真正达到了宣讲的目的和义,群众更易于接受,党史知识入心入脑,激发了群众奋进力量。”
“农业科技”进彝村,彝家同胞得实惠。病虫害有绝招、科学养牛有信心,抽奖交通安全入脑入心……在阿三丹的活动广场上,在彝族群众家中,在田间地头,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致富带头人、交通安全员走村入户将科学知识带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倘甸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一个缩影。
科普、培训现场气氛热烈,群众学得得心应手。“有没有如何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资料,来一份”“我们种的桃子挂果始终不稳定,不晓得是咋回事”“这段时间我发现洋芋叶子有花斑,帮我看看好吗”……科普现场大家纷纷索要科普资料、咨询生产生活中的疑难问题,科普人员一边忙着发放资料,一边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难问题。农技培训会场,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和镇上农技人员们结合实际,将枯燥无味的科技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选洋芋种子要选外形规则、芽窝浅、顶芽健壮的,要注意是否有霉变、虫眼、外伤……”让村民们听得进学得会。现场养殖技术培训李二生说道:“家里养了5头牛,通过养牛技术进农家,我还要再买两头牛,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下一步,倘甸镇开展的“科技”进村组活动将延伸到112个村组,大力推广科技成果、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担当实干”促发展,彝家人民把歌唱。在党史教育学习中,倘甸镇认真对待群众生活上的点滴小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党史教育学习中,倘甸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实干,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基本着力点,以学促干,进社区、进彝村、进企业开展走访调研自觉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进而暖民心,强信心;在党史教育学习中,倘甸的事业就是这样通过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办一件又一件实事,不断地凝聚人心,为高质量建设“四区一城”不懈奋斗。
干事创业成效显著,彝家生活过得有声有色。2018年彝家人与全镇一起摘掉贫困的帽子,2020年我们一起致富奔小康,彝家六代人想都不敢想的致富路通了,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孩子们读书方便了,万亩工业大麻、洋芋持续增收……党的恩情入民心,彝家人幸福把歌唱,彝家人生活翻开了新篇章。
活动最后,阿三丹大村、小村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录制了一段祝福视频,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彝家儿女共同期盼未来的日子更加美好!
来源:寻甸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尹达天
审核:吴敏昆:
主编:尹绍平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明启幕2025/07/31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开幕 850名嘉宾共话融合发展2025/07/31
-
G25数字经济-物联网暨佳联易生活订购平台发展峰会成功举办2025/07/30
-
“将来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2025/07/29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2025/07/29
-
29年山海情咖啡香里见真心 上海户籍市民免费领取比顿挂耳咖啡火热进行中2025/07/29
-
三迤书院落成虹山,春城再添文化新地标2025/07/28
-
文化赋能企业 传承红色基因 云南省多单位联合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2025/07/26
-
佳联美国总部在纽约正式成立,开启数字经济-物联网新篇章 佳联美国总部 佳联易生活2025/07/25
-
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走访昆明市福建安溪商会并举行座谈交流2025/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