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专家专栏原创文章正文

母校记忆——那房

发表于:2019-10-25 11:29:26|来源:云南民族旅游网

文/戴翔
 
       我的家乡,会泽县者海镇新店子村,在我的记忆中曾叫过和平大队,和平办事处,还听父亲说过,在旧社会这里叫长发村。村名在变,但这村完小的校名却一直没变——和平小学,这是一个极富时代感的校名。这是我的母校,我在记忆的海洋里翻箱倒柜,目的是沟起那代人美好的回忆,想看到他们甜甜的笑脸,和各种回忆;也让那校舍,树起。让那老师,被忆起,他们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
       七八十年代的和平小学,大门坐北朝南,有点象会泽娜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雾村,陈家大院外门的明清古典造形,也是上了几道石坎才入门户。大门正对面是老师们办公的小院子,穿过一个长廊,进入小院,很紧凑,小窗白墙。坐东向西是两层楼的小木屋,是我们村最高最好的房,不敢上去,很神圣,现在才知道,是对文化的敬畏。那也是老师的宿舍。南北是对面小瓦房,分别是各办公室,木窗木门,风化脱落的油漆皮在上面颤抖,看着心里发慌。哪间用作什么,已记不清了。西面是一堵白墙,墙脚的小花台里有疏竹贴白墙,象画上去一样。80年代初期,只有这里还有一抹绿意。当时觉得这修长的竹叶好漂亮,我们常常猫进去採它几个压在书里,干了,写上自已喜欢的句子和诗文,现在才知道,这就是书签。和平小学的老师如同这疏竹一般,骨气如竹,男教师的脊梁与担当。竹叶修长疏朗,女教师有责任又漂亮。
       校园比较大,东西两排教室,各五六间,厕所在东南侧。土基墙,长木一横作大梁。夏天,用鸡腿刺或倒刮刺栅着窗,既通风又可防学生翻窗,更防夜晚社会闲散人员进去方便(解大小便)。冬季来临,老师们叫同学从家里带土基来,把窗子封上,土基大多是去邻居家矮墙上掰下来的。这样冬天的寒风得到有效的阻挡。再加上每人一个小火笼,一个教室烟熏火燎,乌烟瘴气,也常常有同学把洋芋埋在火笼里闹出一教室的香。黑板是用一木架斜靠在墙上,木质黑板倚靠在架子上,斜倚的黑板,知识在,流淌,多少寒门也到了北上广。
       最难忘的是每个老师有一个木质小匣子,用来装粉笔,那时没见过彩色粉笔。记得有一次给优秀老师发奖,奖品是粉笔。在教室里能捡到一个粉笔头,要赶快珍藏在铁皮文具盒里。夏天多雨的季节,特别是阴雨绵绵的日子,大路小路,一路泥泞,绝大多数同学把裤脚卷得老高,赤脚上学,泥里走一截,水里淌一湾,脚被玻璃划伤,被刺戳伤是常有的事。学校无一寸水泥地皮,唯有学校大门的石坎可将脚上的赘泥刮去,其余的泥被带进教室,每人都往较高处踩,这些泥不断的堆积,在教室里形成有序的高地。当时的农家堂屋也如此,被戏称为银子包包。哪家的银子包包大,说明哪家人多客旺,都会得到客人吉利的夸奖,主人也很高兴。
       每学期开学,头一件事是“平教室”。早上报到注册完毕,分发新书后,老师作完教学安排,会提高嗓门安排:哪些带锄头,哪些带水桶,哪些带墙杵将土夯实,哪些带墙嘴巴将土拍平打实。下午,带锄头的把教室挖一个遍,带水桶的拎水来浇土,这是个技术活,一般由有经验的老师来把控,有一次就是水浇多了,教室变成了稀泥溏。浇上水,待水浸透,老师用锄头把土擀平,同学们用墙杵冲,冲一遍,再用墙嘴巴依次去拍平。看着平整光滑的教室,老师和同学都很兴奋。由于土还未干燥,还有些松软,同学们走在上面都猫着腰,笑容可掬,小心翼翼。
        教室的墙,是土夯的,耐不住岁月,受不了风雨。山墙连着厕所,更耐不住男生们尿的浸养。85年,东边教室的山墙倒塌,东边的校舍也变成真要命的危房。金字塔式的班级设置,那么多学生,没教室上课,学校发明了一种上课方式“二步制”,就是分两批,早上去一批,下午去一批。家长也高兴,有半天时间帮着找猪食,剁猪食,煮猪食,喂猪。
       那时的校长,邱崇昌,能力强,筹措资金四处忙,半年时间,东边,红砖墙,马步梁,水泥地板,玻璃窗,建起一排大瓦房。五年级坐进新教室,心情那个爽,改天换地,发奋图强,87年的小升初,一炮打响,和平小学全镇响当当。
 
(来源:云南民族旅游网)
 

上一篇: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下一篇:母校记忆——那人

录入/责任编辑:陈克东Update Time:2019-10-27 11:33:17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