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文产民族特色正文

龙陵:一半沧桑岁月 一半温情时光

发表于:2019-06-09 12:04:18|来源:云南民族旅游网

种好一棵苗、温好一池汤、养好一块石、留好一脉史、守好一座山——

龙陵:一半沧桑岁月 一半温情时光

——“五张名片”提升龙陵文化旅游魅力

编者按:

时光,让保山龙陵变得越来越美好。

沧桑的历史被沉淀进岁月深处,温情的时光正在蔓延,滋润养护着这片受过伤的土地。

松山依旧盘踞在滇缅公路的咽喉之地,惠通桥依旧架设在怒江之上——它们终于挣脱了战争的命运,以一个讲述者和见证者的身份静默于此。时间越久,记忆越清晰。远征军金戈铁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美好岁月,后世定会倍加珍惜。

龙陵,一个被祝福过的地方,古南方丝绸之路经过这里。古城山上曾驻扎过诸葛亮的营盘、徐霞客曾驻足此处;怒江、龙川江养育这里,温泉水滋润流淌……

龙陵,被自然眷顾的“滇西雨屏”,让怒江两岸开满木棉、让田野上稻浪滚滚、让紫皮石斛幽香浸鼻、让黄山羊奔跑在万亩草山、让村庄静谧安宁,让25个少数民族和谐相处,共同聚居于此。

穿越时空,你会看到,在这里,傈僳族、彝族香堂人、傣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多彩的风情。汉族的纸伞工艺、耍龙狮;傈僳族的服饰、民间体育“嘟哒哒”、“上刀杆下火海”;傣族的泼水节;族香堂人的“窝者”(打歌);阿昌族的“蹬窝罗”等风情,让你沈醉流连,不忍离去。

带着时光温情的祝福,这里将越来越幸福。

龙陵全景

记者 张 密 尹绍平

A

种好一棵苗:

花若盛开  蝴蝶自来

近年来,随着养生热的逐渐升温,石斛的药用价值开始被发掘。据《本草纲目》记载,石斛有“俗方最以补虚,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逐皮肤邪热痒气,治男子腰膝软弱,健阳,补肾益力,壮筋骨,暖水脏,轻身延年”等功效,更是被誉为“九大仙草之首”。

渐渐的,石斛被的种植在龙陵这片土地上被广泛推广。

紫皮石斛良种选育

花若盛开  蝴蝶自来

熟悉的城市,陌生的雨……

每次到龙陵,都会看到她的不同,她的变化。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龙陵的变化,每次都会看到她的内涵一点点在丰满,渐至丰盈。

来龙陵,就到处都可看得到被誉为“九大仙草之首”的石斛。

其实,细看外表,石斛更像是一种花:遒劲的枝干,搭配着充满艺术气息的叶片;一节一节如昆虫足节的枝干,样子显得很独特;开花的时候,更是一枝独秀。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单说石斛花,就有很多种颜色,颜色艳丽,造型妖娆,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凑近细嗅,则香味浓郁;稍远嗅之,则香味清幽。晒干的花,还可以泡茶饮用。

说到石斛,美丽的外表下还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是养生的上乘佳品。

龙陵天然的好气候,造就了石斛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尤其是紫皮石斛。在龙陵,石斛被炮制成各种切片、含片、烤条,食用起来更加方便。在这里,很多人都会种石斛,也能制作石斛的各种初级产品。

但是,能将石斛的种植和加工做到极致的,只有品斛堂一家。

龙陵城外,厂房鳞次,整洁优雅。这里,就是品斛堂的大本营。

品斛堂公司是一家规范的现代化股份制企业,专注于石斛全产业链开发的高科技公司,现已成为中国石斛全产业链的领军企业。

公司集石斛的GAP种植、基础研究、产品研发、药品GMP生产、保健食品GMP生产、食品GMP生产、品牌营销于一体,不断探索研究石斛的滋补价值。以优质的原料、专业的研发团队、强大的深加工能力,持续为国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石斛产品。

目前,品斛堂旗下拥有四大品牌:“极斛”品牌的高端石斛养生品系列;“元斛”品牌的大众石斛养生品系列;“品斛”品牌的石斛健康白酒系列;“品斛春”品牌的米香型白酒系列。

开展农民实训

陌上花开  杨柳依依

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和潮汐永远不会停歇。

对品斛堂来说,从公司诞生的那天起,对石斛的极致追求就没有停歇过。

在全国的86个石斛种中,龙陵就有46个种和2个变种。而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种,就是紫皮石斛。

在高黎贡山海拔1800米以上,品斛堂拥有4000亩石斛种植基地,并复原了石斛原始的生长环境,采用活树仿野生种植模式、林间仿野生种植模式、有机生态种植模式;严格按照GAP种植种植规范和有机产品认证的标准,对石斛种植进行全程SOP管理,确保生长出生态、品质、可控的石斛原料。

同时,品斛堂还积极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进行石斛的品种鉴定和技术交流,为石斛种植提供了核心科技保障。

汲天地灵气,凝岁月精华,得时光好酒。

品斛堂酒业生态林藏酒海位于高黎贡山达摩山之上,是云南首个规模最大的森林藏酒基地。这里海拔1929米,年均气温在16-18度,是绝佳的贮酒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缓慢均匀的完成酒的陈酿老熟,使酒体更加细腻纯净、醇和柔顺。

同时,品斛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实行产业帮扶,促农增收。

品斛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0个乡镇的1万余户群众从事石斛产业,优先使用建档立卡户困难群众500余人。将石斛鲜条送给贫困群众加工成枫斗,累积支付群众费用2137余万元,群众人均增收4000多元,每户年纯增收益2000元,为龙陵县扶贫攻坚工作做出了贡献。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如今的品斛堂,已经成为带动龙陵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在品斛堂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龙陵县石斛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研究所的带领下,完成了云南省紫皮石斛的相关标准,产品开发资质也是在研究所协助和指导下完成的。

采石斛的少女

疏影横斜  暗香浮动

“研究所的工作职责是根据石斛产业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为石斛产业服务,助推石斛产业发展;发展目标是建设行业领先的科研平台、打造实力强劲的科研团队,实现石斛重大科技突破。”

龙陵县石斛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所长赵菊润外号“斛妞”,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研究所成立以来,建立了中国龙陵石斛种质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云南省李凡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形成了紫皮石斛林下和简易设施仿生有机栽培技术各1套;获授权专利8项;选育紫皮石斛新品种3个、良种4个;获云南省2015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同时,制定了紫皮石斛中药材炮制规范及中药材标准3项、国家林业行标1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1项;创办所刊《龙陵石斛》、主编石斛专著4部、发表论文15篇,向市、县政府提交调研报告或建议 5 篇;入选2015年云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2017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和云南省“万人计划”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人。

目前,龙陵县紫皮石斛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占全省的80%以上,占全市的90%以上。

在研究所的带动下,龙陵的石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2018年末,全县石斛净栽培面积达810万平方米,从业农户达12000多户,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400吨,农业产值4.8亿元。培育规模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37户,共有1.2万户4.4万人从事石斛种植、枫斗加工及销售,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五分之一,带动4.8万人脱贫致富。

现在,龙陵将围绕创建“全国紫皮石斛的产量中心、质量中心和交易中心”、“全国石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石斛特色小镇”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把龙陵打造为集石斛种植、加工、研发、教育、商贸、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石斛产业集群区。

 

B

温好一池汤:

晓风残月  紫陌听雪

离开龙陵,忘不了它的温度,那是让血液滚烫的温度,那是温泉水的温度。

既然来到龙陵,就一定要“泡汤”,“神汤奇水”邦腊掌温泉、黄草坝温泉、镇安温泉、三关温泉、朝阳温泉等,让你一次泡个够。

温泉集中的村落,地板裂开一条缝,都能看见冒着热气的水淌出来,自带雾气特效,似住在仙宫。房子建在温泉地脉上的人家,那就拥有了一床天然的电热毯。

当然,除了“泡汤”,你还可以去怒江看看火焰之花——木楠,去蚌渺湖游湖钓鱼,去古城山爬山赏花!

邦腊掌全㬌

半帘霜月  一池幽梦

山谷之中,一片葱茏,泉水青碧,热气蒸腾。

这里距离龙陵县城24公里,距腾冲78公里、距保山99公里、距杭瑞高速路镇安出口仅4公里,紧邻320国道,周边一小时车程内的机场有保山机场、腾冲机场、芒市机场,交通便利,气候宜人。

镇安老梨树温泉酒店就镶嵌在山清水秀的怀抱里,这里拥有热水塘的原生好水,也有人们梦寐以求的“不老泉”。

其实,一辈子是场修行,短的是旅途,长的是人生。旅途中无数人的脚步和目光,就是瞄着龙陵的温泉来的。

在这里,热水塘百年自然溢出罕有的天然地热矿泉,泉水常年恒温90度。泉水富含硫化物、偏硼酸、偏硅酸、氟化物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更有符合国标的有温泉“泉灵”之称的镭元素,被温泉界称为长生不老泉、返老还童泉。

饶晓丽是老梨树温泉的副总经理,她介绍,龙陵老梨树温泉酒店是保山康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商务休闲温泉度假酒店,集住宿温泉泡浴、餐饮、休闲度假、旅游、娱乐商务为一体的养生休闲胜地。

“泡浴温泉可舒缓心血管疾病、祛风壮骨缓解压力、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肠胃及生殖系统等神奇功效,具有极高的温泉医疗保健价值和功效。”

环顾周围,植物茂密的小院落里,掩映着原汤泡池、中草药疗池、冲浪和按摩池、独立私密泡池、游泳池和儿童戏水池,干蒸房、湿蒸房、休息区等。

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这个环境静谧、满眼葱绿的峡谷,很容易让疲惫的人们在温热的泉水中彻底放松,卸去一身的疲惫,让温润的泉水抚慰着在红尘中打拼留下的累累伤痛。借用林清玄的一句话:“你已经卸下你泪珠中的一切负担了么?”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人们现在最美好的期望。其实,你要抵达的不是远方,而是内心最初出发的地方。

离开温泉时,愿你已卸下一身疲惫,固守初心,重新融入千丈红尘……

▲老梨树温泉

晓风残月  紫陌听雪

香柏河谷中,群山环抱间,景色绮丽,有个世外桃源般的所在。

这里号称“龙陵绿肺”,海拔1204—1280米,年均气温16.9℃,距龙陵12公里,距腾冲车程1个小时、芒市35分钟。这里,就是邦腊掌•龙临温泉养生度假区。

邦腊掌的地名来自傣语,意为“拴住大象的地方”。

邦腊掌总面积约700亩,分为上、中、下硝,分布着600多个泉眼。温泉以氡氟泉为主,同时拥有碳酸泉、硫磺泉。众多泉眼中,奇形怪状,有水色一日三变的仙人池,同一泉水会变色,一天中从清澈、乳白到黑褐色,有规律的循环往复不绝。

这里,还有世间稀有的两泉相邻仅30厘米,温差10一90摄氏度的阴阳泉:一个高温,手不可触;一个低温,温和任你摆弄。另外,还有珍珠泉、蛙鼓泉、石缸泉、间歇泉,温泉生相千姿百态。

这些泉水,有的能准确预测500公里左右范围的地震,被地震专家称为“地震灵敏点”、“地球的一个穴位”、“地球肚脐眼”。更有直径数米的“大沸泉”,滚水翻腾,热气氤氲于山间,恍如世外桃源。

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在邦腊掌得到见证,这里也被誉为“温泉博物馆”。

据国家水化中心化验,邦腊掌温泉水中含有最佳浓度的氡气以及氟、纳、钙、钾、钙、镁、锂、铷、氢、硅、铵、偏硅酸根、碳酸根、碳酸氢根、氯根、硫酸根等23种于人体有益的微量化学元素,属典型的氡氟泉。被云南温泉SPA协会评为“特级水质”,被誉为“神汤奇水”。

邦腊掌温泉以其世所罕见的疗效为名,对人体多种长期慢性病都有疗效。千年以来,一直盛行着到邦腊掌洗浴治病,因此人们纷纷相聚于这养生天堂。

1991年,著名作家魏巍到邦腊掌沐浴温泉后,感慨于邦腊掌温泉的魅力,挥毫题下了“热海之源,温泉之乡;天赐奇水,惠及八方”。

目前,景区正紧紧围绕邦腊掌“神汤奇水”之美誉的温泉资源,以打造省内最具特色的温泉养生度假中心为目标,让游客感受温馨与健康、 时尚的高品质生活。

大沸泉

诗和远方  就在心底

“登堂入室的背后,是一丝不苟的磨炼与提升……”

这句话,用在赵迎春身上最合适。人到中年,她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也在邦腊掌温泉坚守了13年,温泉治好了她的顽疾,她也深深挚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尤其是那一泓泓热气翻涌的泉水。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和大自然馈赠的温泉间,只隔着一层云雾缭绕的距离。每次的俯瞰,都是一种重新审视……

尘梦间,一杯茶……现在的赵迎春,已经活出了智慧:孝敬老人、善待家庭、热爱工作、热爱人生。

赵迎春多年坚守在邦腊掌,还有一个原因:因为这里拥有全国唯一的圣泉——氡氟泉。

据了解,氡氟泉为稀珍矿泉。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日本的富士山拥有这样一个温泉;在中国范围内,只有龙陵的邦腊掌和西藏的羊八井各有一个这样的地热资源。但是,西藏的羊八井海拔在4800米,不适于开发利用。

所以,现在全国范围内,只有龙陵的邦腊掌成为唯一富含氡氟元素的地热温泉。

一片秋香世界,几层凉雨阑干。

多年来,赵迎春接待了数不清慕名而来的游客,更有一些“抬着进来、走着出去”的典型例子,吸引了更多的养生者和游客团队。水榭汤屋,亭台楼榭,一泡忘年;远离市井,洗尽铅华,虽为红尘之客,恍若天外之仙。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在这里,很多本来养生的游客,却在温润的泉水中悟出了很多人生哲理:保养好你的身体、管理好你的金钱、善待他人的信任,那么你的人生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世间的惊喜,往往源自累积的善良。

在这里,赵迎春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谢。听着游客的赞许,她也更明白了一句话: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温泉和身边的朋友……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龙陵的温泉,你喜欢吗?

 

C

养好一块石:

时光清浅  温婉如水

临江之畔,璞玉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玉石只有在恰当的时间才会现身,它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修炼质地、成色。比如黄龙玉,不早不晚,刚好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横空出世。

2004年,黄龙玉在龙陵横空出世。黄龙玉具有翡翠的硬度、和田玉的韧性,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黄龙玉颜色较为丰富,以黄色、红色为主,兼有羊脂白、青白、黑、灰等色,也有少部分是鸡血红,土红和少量鸭蛋绿,透明度为半透明至透明,有“黄如金、红如血、白如冰、乌如墨”之称。

黄龙玉的部分玉石中,伴随着有水草花、哥窑纹等多姿多彩的图案和肌理。有如翡翠的细密和坚结,有极强的反光度;有如田黄和鸡血石般的色彩、和田玉般的滑润。不论从颜色还是质地来看,黄龙玉都可谓是“玉中奇葩”。

樸风∶2018中国昆明国际石博览会“精品展”金奖

时光清浅  温婉如水

文明有脉动,万物有灵犀。

龙陵素有“滇西雨屏”之称,这里不但空气湿润,连时光也温婉如水。另外,还有一种石也同样温婉如水、晶莹滑润。

这里,也被誉为“中国黄龙玉之都”。

龙陵县城,中国第一黄龙玉收藏馆——运启龙陵黄龙玉收藏馆。收藏馆是由河南信阳实业家黄运启创办的公益性民办收藏馆,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黄龙玉收藏馆。

收藏馆于2017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以弘扬黄龙玉文化为主题,以免费开放参观为形式,强调人与玉的沟通,突出传统玉石文化的亲和力。展馆总投资近5亿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15个展厅,馆藏品达2000余件,设有原石籽料、水草花、玉雕文化、大师作品等多个主题馆。

馆内藏品小到巴掌,大至数吨,琳琅满目;收藏的雕刻作品,在国内各玉雕大奖赛上频频获奖。

“目前,我们正在筹建一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届时,更多关于黄龙玉的珍品,还将展现于世人面前,让人们真正地了解黄龙玉。”运启龙陵黄龙玉收藏馆副馆长张建良介绍。

龙陵地处怒江、龙川江之间,县内山重岭叠,是名副其实的山的王国。从空中俯瞰,道道山脊似巨龙飞舞,丛岗群峰如万马奔腾。正是这马跃龙翔之地,才孕育了有“玉帝”之称的瑰宝——黄龙玉。

多年之前,黄龙玉还只是作为观赏石被人们收藏和买卖,被称为“云南黄蜡石”。

当时,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甚至还用做建房铺地的石材。在2014年初,芒市市场好的山料只要几元钱就能买到一千克;但现在,已经到了几千元乃至上万元才能买到一千克黄龙玉。其价格起落之快,创下了玉石史上的奇迹。

其实,成长是一种蜕变,失去了旧的,必然因为来了一种新的,这就是公平。

这句话,也适合黄龙玉。因为心如止水,光而不耀,所以它才能在适合的机会横空出世。

其实,关于黄龙玉的成因,简单地说,就是地下的熔岩岩浆无数次在狂躁地涌动中,在地壳的岩石缝隙里的填充和遗留物。经过亿万年的冲刷和沉淀,形成的一种大自然的最好馈赠。

地球村里有无数的火山,火山的岩浆也曾淹没了无数的山林,陆地和海洋,但只有龙陵地下的岩浆,在亿万年的奔涌不得宣泄下,逐渐凝聚成岩浆悲伤的“泪”,才从而沉淀成为晶莹剔透的玉石——黄龙玉。

因为是地火的“泪”,所以黄龙玉温润。

望春

稳坐寂寞  静看繁华

稳坐寂寞,静看繁华。这是做人的境界,也是黄龙玉的雍容。

黄龙玉的珍贵,还体现在她的唯一性。

龙陵特有的温泉群,也佐证了在亿万年的漫长时间里,在地球深处曾进行过怎样惨烈的水火冲突。后来,水火都累了,进而水火交融,凝聚成地火的“泪”。

然而,这些“地火泪”的矿石在被发掘后,能最终成为黄龙玉的几率也只有百分之五。

龙陵县珠宝城,矗立着中国黄龙玉公盘交易中心。近年来,这里成为黄龙玉原石的集散地。半下午,之前中标的一些人来“起标”,将拍下的原石运到各自的商铺。这些原石,将会陆续以各种形态销往全国各地。

项家意正在忙着给玉石经营和加工者“起标”,他是保山黄龙玉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公司隶属云南黄金矿业集团控股企业。

说起黄龙玉的来龙去脉,他如数家珍。

“黄龙玉属花岗岩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质矿石,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珍稀矿种。从原生到次生、从矿脉到坡地、沟谷乃至河流,依次可分为山料、草皮料、山流水、籽料。”

项家意介绍,黄龙玉观赏石有水草花、哥窑纹、水纹、乌鸦皮、凝结石、瓦沟石等多种造型、图案和肌理效果,具有“一石多玩”的特点,深受玩家追捧。因其丽质天成、色彩鲜艳、品质温润,可作为雕刻摆件、手玩件、挂件、印章和其他高档饰品的绝佳玉料。

从寂寞无名到身价倍增,从山间顽石到“疯狂的石头”,黄龙玉也经历了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命运。

因此,龙陵县委、政府加强了对黄龙玉的开采、销售环节的严格管理,并加强了玉雕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

黄龙玉产地主要集中在龙陵的龙新、象达、碧寨三个乡境内的小黑山及周边地区,矿脉面积100平方公里。2018年,保山黄龙玉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项家意从此和黄龙玉结缘。

为了规范开采,持续发展,现在,在龙陵的18个矿点上,每年只开采100吨左右的黄龙玉矿石。而且,每块矿石从开采出来后,就有了12位数字的唯一“身份编码”;从矿区到仓库,再到公盘交易中心,每个环节都在严格监管。

哪怕在矿区,也设立了高清视频。即便在项家意的手机上,也可随时查看每个采矿点的工作情况。

目前,龙陵黄龙玉已经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企业和矿山周边群众利益共享的开发管理机制。

寒山拾得

秘境所至  世界为开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座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这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的一首小诗。

现在的云贵,虽然还不能说赛过江南,但也不亚于江南多少了。尤其近年来,龙陵黄龙玉的现世和地位不断攀升,已经让中国的玉石界为之侧目;加上龙陵玉雕界不断崛起的一批玉雕人才,更让玉雕界刮目相看。现在,龙陵黄龙玉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名片”之一。

这些玉雕界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崛起,要归功于龙陵县黄龙玉协会。

侯德升是龙陵县黄龙玉协会的会长,在世人真正青睐黄龙玉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琢磨着黄龙玉的发展和走向,做着深层次的产业谋划。

“人养玉一时,玉养人一生”。

这句话,本来揭示了古往今来人们玩玉、养玉的人生乐趣和爱玉、惜玉的不解情节;但是,作为协会的会长,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了一个层次。

在当地政府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2月14日,黄龙玉作为天然玉石正式进入中国《珠宝玉石名称》标准;2011年2月14日,“龙陵黄龙玉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标准;2013年3月1日,重新修订的《黄龙玉》云南省地方标准正式发布实施;2013年11月,黄龙玉雕刻师陈孝贤获得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成为黄龙玉雕刻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第一人;2009年,龙陵县黄龙玉协会成立,目前已有23个省市的会员2000余人……

每一个进步,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在人才队伍培养上,侯德升和玉石协会摸索了很多经验。目前,龙陵县黄龙玉协会还和龙陵县高级职业中学、福建华盛玉雕加工厂实行了“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每年为学校输送大批有志于玉石行业的生源,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到当地,从事着和黄龙玉相关的各种工作。

目前,龙陵县已经培养了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人、云南省玉雕大师17人;玉雕名师5人、玉雕师150人、玉雕人才750人。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你有不老的心情吗?

龙陵,一个不得不到的地方。

 

D

留好一脉史:

秋水盈盈  春云漠漠

稻谷熟了干什么?下田拿鱼啊!拿是什么鱼?稻花鱼!

万亩草山草绿了干什么?放羊啊!放的什么羊?黄山羊!

龙陵的日子最诗意。香柏河村里有田园好时光,横山村里有宁静的雨声,大垭口村有远征军留下的戎马岁月,石斛观光基地里有紫皮石斛的幽香……

在龙陵,还可以看到傈僳族女子“上刀杆、下火海”的绝技,傈僳族民间体育“嘟哒哒”;傣族群众用水花做成的晶莹祝福,傣族小伙耍起的“武棍”;“酒醉桶”里传出的妙音,阿昌族一个火塘一盏灯的“蹬窝罗”……

龙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

三千繁华  九千凄凉

东经98°47′,北纬24°11′。

龙陵县象达乡营坡村南海寨的汉族群众,流传着制作纸伞的非遗项目。南海寨下的象达河,河水东出苏帕河,注入怒江。

南海寨的纸伞工艺,相传在明末清初从象达村板粟树寨许姓人家学来,从此代代相传,保留至今。

《龙陵风情录》载,清末民初,象达的民间商贸活动较为繁华,资丰者以马帮驮物载货往返缅甸,本小者则肩挑小担奔走于芒市及附近集市,自产的土布、纸伞、竹木用具、糖食糕点,皆为交易之物。

解放前,象达手工生产的纸伞、土布、竹器比较有名,纸伞销于附近州县,远及缅甸。二十世纪60年代,因受原材料及市场制约,纸伞厂后来倒闭,却保留下少数以家庭手工生产的制伞人家。因而,传统制伞工艺才能一直延续至今。

自古以来,象达的纸伞都是由伞把、伞枓、伞骨、伞头和伞面组成,制伞有72道工序,都是成批制作。制伞的工具有自制的木架车床,打钻、砍刀、锯子、凿子等。

在72道纸伞制作工序中,全部都是用手工完成,伞把选用当地特有的“人面观音竹”来做,竹根部具有独特的竹节造型,用水煮后能起到防虫蛀的效果。

在砍竹子和木材时,民间有“七竹八木”的说法,七八月份砍的竹子不会虫蛀,必须在来年的立春前砍料备好。用这样处理后的竹子和木材加工做出来的纸伞,结构紧密、工艺精细,经久耐用。

而伞面的绘画通常是由女子来完成,常彩画碎花、梅花、喜鹊等吉祥图案。早时,滇西一带有“芒市谷子遮放米,象达姑娘龙陵雨”的民谣流传。

在象达乡营坡村南海寨,纸伞制作工艺虽以家庭传承为主,但也不忌外传。

纸伞工艺人王立魁介绍:“以前,龙新乡绕廊的一位小伙子,曾到家里拜师,学习纸伞制作工艺。在手把手地教了三个月后,小伙子回到绕廊,最终还是因制伞工艺复杂没做成功。”

从象达纸伞手工艺制作中,反映出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渊源。这种手工艺制作形式目前已十分稀少,是研究汉族原始手工制作形态的珍贵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参考价值。

象达纸伞制作

秋水盈盈  春云漠漠

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的建寨时间,为明朝中期。这里的傈僳族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是由西迁而来,小部分是由婚嫁演变而来。黄连河傈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使用傈僳文。

《龙陵县志》载:“以前的傈僳族男人裹头、衣麻布、披毡衫、佩短刀;妇女短衣长裙,跣足,以头负竹箩出入”。尤其龙陵傈僳族女子服饰文化,是龙陵傈僳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龙陵傈僳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史料记载,傈僳族分黑傈僳、白傈僳、花傈僳“三大支系”。因为龙陵县的傈僳族大多居住在高山和半山区,出行不便,受此地理条件限制,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保留。

如何在时代发展和文化变迁中坚守住龙陵傈僳族民族服饰文化的底线,成为龙陵傈僳族和非遗文化工作者必须解决的课题。自20世纪80 年代后期至今,龙陵县民宗局和各级文化部门,坚持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最终出版了《龙陵傈僳族服饰》一书。

《龙陵傈僳族服饰》的出版,既是龙陵傈僳族传统文化和服饰文化在一定阶段的研究成果,也为龙陵傈僳族传统文化和服饰的进一步研究和弘扬,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2019年5月19日,CCTV-7《乡土》栏目摄制组走进龙陵县,深入傈僳族服饰技艺传承人余招娣家中、龙陵县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平达集镇、小河茶园等进行节目录制。截至5月25日,摄制组在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陪同下,历时一周的拍摄正式杀青。

《乡土》栏目组以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讲述了傈僳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余招娣招徒学艺、传承傈僳族非遗物质文化的故事,并将平达的风土人情、特色产业、集镇风貌与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完美糅合,让多姿多彩的龙陵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乡土》栏目是一档家喻户晓的纪录片类节目,节目呈现的是“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地方样貌、特色文化、民间艺术、人文景观等,既有浓郁的文化气质又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诗意空间,深受观众喜爱与好评。

非遗傈僳族女子服装制作

涓涓细流  润物无声

“上刀杆、下火海”绝技,自古以来都是男人的活动 ,传男不传女。但是,在龙陵却可以看到一个傈僳族女子表演的这项绝技。

1996年6月,从碧寨乡半城村麻家寨走出了一个奇女子杨海燕,到西安表演了“上刀杆、下火海”绝技,技惊四座,此后一炮而红,享誉大江南北,被称为“国内女子刀杆竞技第一人”。

从此,也打破了上刀杆技艺“传男不传女”的习俗,也打破了表演形式。男女可以同“上刀杆”,完成“双飞燕”、“鸳鸯戏水”等动作,使传统技艺更加惊险刺激——

“嘟哒哒”听着就萌意顿生,意思“快来玩,大家快来一起玩”。据传,“嘟哒哒”自清代嘉庆年间在傈僳族人举办的“三锅腔”年会上流传下来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农闲、节日、祝寿、聚会、喜庆的日子,男女老幼都要玩“嘟哒哒”。

制作“嘟哒哒”的叶片叫“嘟哒萍”,汉语叫猪鬃草。用10多片草叶根部交叉折叠,编成比拳头稍小的草球玩。玩“嘟哒哒”极少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可单人对打、双人对打、男女混合多人对打,趣味十足——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阿昌族聚集在蛮旦寨脚舞场跳“窝罗”舞。在场地中央烧起一个火塘或摆一盏灯,由“烧子”领唱起舞,众人围成内外两个圆圈,伴着象脚鼓、洞箫、芦笙、三弦等乐器,装扮成狮子、老虎、水牛、猴子、鸳鸯等,并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舞蹈——

土巴拉乐器是流传在彝族香堂人民间原始的草根乐器。乐器或击、或敲、或吹……只能发出简单的声响,后经木城乡文化人改良后,使其音准达到了国际音标。

“酒醉桶”是土巴拉乐器家族中的主奏乐器,是用当地一种名为“酒醉树”的寄生藤科植物制成。吹奏时发出似“酒……醉……,酒……醉”的声音。它既有管乐的音量、音质,又可奏出弦乐的效果,为中西器乐家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陵县文化馆馆长陈平凤介绍,很久以前,傣族青年为了保护寨子里美丽的姑娘,决心习练武功。从此,在傣族的民间,一直沿袭着用“花棍”习武的习俗,渐渐演变成一项民间武术活动和表演。流传至今,已近500年的历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龙陵吧,来感受龙陵县民族民间非遗物质文化的无穷魅力。

 

E

守好一座山:

松山依旧  英烈永存

让时间回到1942年初,战争没有到来,滇西山河完整。

让子弹回到枪膛,让日军退出国境,让死神收回毒手。然而,能阻挡枪林弹雨的只有血肉之躯,能停止战争的只有战争。

幸好,松山依旧,惠通桥依旧,逝去的英烈与青山同在!

滇西抗战主战场一龙陵松山

松山依旧  英烈永存

东经98·68〞,北纬24.58〞,龙陵松山,距县城39公里。

站在半山的观景台上,放眼远眺。怒江在山下蜿蜒而过,依然惊涛拍岸、飞峰插云;远处半山腰的滇缅公路仍隐约可见,也依然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

周围植被青翠欲滴,郁郁葱葱,山风猎猎。秀丽的景致很难使人想到,75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大血战——松山战役。

山风吹过,风云变幻。清风骤起,仿佛无数的英灵仍在林间守护着这块土地,庇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恍惚间,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的历史硝烟,又回到这个时空,回到眼前——

龙陵是中国抗日战争中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松山位于龙陵县腊勐乡境内,形成一座天然桥头堡耸立于怒江西岸,扼守着滇缅公路要冲,进可攻、退可守,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

二战时期,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标志之战——松山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松山战役是二战期间中缅印(CBI)战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本次战役胜利将战线外推,打破滇西战役僵局。同时,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松山是中国抗战成功收复的第一片国土。

如今的松山战役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二战战场遗址,经普查现存遗址69个、遗迹816个,保存完好的战壕约13200米,在大小松山、黄土坡等大小七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等随处可见。

松山战役遗址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云南松山国防小镇……

众志成城雕塑

军民同心  血战松山

当年滇西抗战中,龙陵地处滇西交通咽喉,为这次战争的主要发生地。

发生在龙陵境内的的战事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沦陷期,从1942年5月3日,由坂口静夫率领的日军先遣部队攻占畹町踏破国门而入,5月4日攻占龙陵,5月5日攻占松山,自此滇西沦陷,龙陵各族人民陷入水深火热当中达两年之久。

第二个阶段是反攻期,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发起渡江作战:20集团军攻击高黎贡山和腾冲,11集团军攻击松山和龙陵。9月14日,腾冲战役结束后,20集团军部分主力增援龙陵,与11集团军共同参与龙陵会战,同年11月初龙陵胜利光复。

1944年6月的欧洲战区,数百万盟军士兵横跨英吉利海峡,发起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在太平洋战区,美军发起了著名的塞班岛战役。与此同时,遥远东方的中国龙陵,也发起了滇西抗战中规模最大的会战——龙陵会战。

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71军、第2军、第5军,在怒江沿线长达120多公里的各个渡口发起渡江作战,在龙陵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分别向盘据松山、镇安、龙陵、平达、象达等地的数万日寇,发起了全面反攻。经过6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1.5万余人,于1944年11月3日成功光复龙陵全境,取得了龙陵抗战的全面胜利……

现存的松山战役遗址,主要集中在腊勐乡大垭口村东西两侧的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4平方公里。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远征军雕塑群,雕塑群由雕塑家李春华创作并捐赠。雕塑群位于滇西抗战主战场松山主峰子高地南侧,占地约17500平方米,由402座单体雕塑组成。

进入松山,进入视野的是“滚龙坡”战场遗迹。

“滚龙坡”是远征军在松山战役中首先攻克的一个外围据点,当年这里是日军的炮兵阵地,战斗历时29天,攻击达14次之多。绕过“滚龙坡”,便进入“大垭口”……

顺着木栈道一路向前,远远地可看见著名的惠通桥、红旗桥、大瑞铁路怒江四线特大桥,它们比肩而立,不同时代的桥梁都已残旧,昔日战火也已成过往烟云。再往上走,密密麻麻的战壕犹如蜘蛛网。

当年,松山战役结束后,山上一片焦土和硝烟,一切植被和动物全部在战火中毁灭。现在,松山四周全是高耸入云的松树,郁郁葱葱,这些树都是战后才生长出来的。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

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以战役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

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僵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滇缅公路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送大批部队和装备、物资及重炮兵,源源通过这个“东方直布罗陀”,向龙陵战场开去,形势立即逆转。

松山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山地丛林攻坚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的标志之战,是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此役不仅大大增长抗日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

“静静地,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灵魂化入树干而滋生……”

山风呼啸,耳边还回想着诗人穆旦为远征军写下的这首诗。

松山之上,郁郁葱葱的森林中,中国远征军多少将士以天地为墓、松山长埋。

硝烟散去,松山依旧。

龙陵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邱佳伟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二战遗址,多年来,龙陵县委、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在保护和开发工作均极为重视,拨专款15万元修复抗日将士公墓,修建了3座标志说明碑、18座遗址说明碑和一条上山公路。2010年5月,龙陵县委、政府投入200多万元资金提升了上山公路的等级,修筑为宽6.5米的柏油路……”

“近年来,龙陵县委、政府借助区位优势,配合云南省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的步伐,努力以智慧旅游和全域旅游为主线,不断打造旅游新平台,将龙陵的红色旅游、自然资源旅游和多民族元素融合起来,注重品牌化打造,努力将龙陵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城市。”龙陵县文化旅游局文化执法大队大队长练林介绍。

龙陵在发展,龙陵在准备,龙陵已发出邀请,你在哪里?

上一篇:2019第五届云南咖啡杯首站比赛 西安赛区圆满落幕

下一篇:龙陵:一半沧桑岁月 一半温情时光

录入/责任编辑:吴敏昆Update Time:2019-06-09 12:13:23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