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精耕书画 ——访云南知名书画家张建明
2025-08-02云南民族旅游网
□浦绍猛
张建明出生在官渡古镇附近的一个村子,家离滇池很近。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田园风光,正如清孙髯翁先生笔下的那样“四围香稻、三春楊柳”,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上世纪七八时年代,家里很穷,张建明早早就学会了家务活。当然最愉快的还是课余时间在大自然中嬉戏,河里游泳,小水沟摸鱼,玩泥巴,夕阳西下骑着生产队的水牛回家,看着村子的炊烟袅袅,犹如一幅水墨风景。
张建明的父亲是一个木匠,手艺很好,在附近的村庄都很出名。父亲经常带张建明去别的村子做家俱、寿村(棺材),其间经常会绘制一些图案,如花鸟鱼虫,虽然不专业但那时深受吸引,慢慢地喜欢画画,课余时间找来一些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丶《八仙过海》,用铅笔线描那些人物是我最惬意的。
还有一件事就是家里有个收音机,每天放学回家,帮做饭时间,记得是每天下午六点打开收音机。刘兰芳老先生讲的《杨家将》巜岳飞传》深深吸引着我,如余音绕梁,挥之不去,传统文化慢慢却扎根在张建明幼小的心中。
小时候可没宽敞明亮的教室,那时很多上小学都是在村子用边的寺庙里完成的,村里的寺庙佛像在文革破四旧被清理了,教室就安排在清理后的佛堂中,吸引人的是镶嵌在墙壁里的功德碑。张建明经常用张白纸再用铅笔将它摹拓下来,觉得很好玩,慢慢地喜欢上那些文字,后来开始喜欢上书法。
张建明真正学习书画是从初中以后逐渐开始的,住校期间经常用父母给的伙食费去买字帖,回到学校有时来菜票都买不起,只好以吃馒头为饭,后来到学校医务室检查,居然是营养不良。不过张建明倒是不在乎:“谁叫我喜欢。”
参加工作后张建明经常出差外地,每到一个地方,他最喜欢去的就是新华书店找字帖、汇画资料素材和当地的名胜古迹看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碑刻楹联。这段时间张建明就能够系统地学习书画了,书法方面先学柳体,后转欧、颜,再后来学习褚遂良、赵孟頫。国画主攻山水先学《芥子园画传》,后来学石涛,四王也学宋、元人的,再后来又喜欢现代山水画,如钱松岩、黄秋园等诸明家。
“书画同缘,如同我的手和足我同时在学习,难以舍弃一个,书法的线条可以用在国画上,国画的造型也可以用在书法的笔法里,我乐此不疲。”张建明对记者说。
虽然从艺有三十余载,张建明不追求名利,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学生,历代书画名家辈出,他们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张建明觉得用几辈子都学不完。
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笔墨是毛笔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神奇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个人的功底、学识、修养,它可以是普通的线条也可以变成高深的艺术境界。
不惑之年,张建明觉得时光匆匆,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但一定有所为有所不为。书画艺术是张建明的精神家园,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坚难困苦,提起毛笔,一切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历代名家那些经典法帖,那些精妙的线条,那些云雾缭绕的山水画,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妙意境,将是张建明下半生努力的方向。(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8年8月31日第1155期A2版)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明启幕2025/07/31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开幕 850名嘉宾共话融合发展2025/07/31
-
G25数字经济-物联网暨佳联易生活订购平台发展峰会成功举办2025/07/30
-
“将来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2025/07/29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2025/07/29
-
29年山海情咖啡香里见真心 上海户籍市民免费领取比顿挂耳咖啡火热进行中2025/07/29
-
三迤书院落成虹山,春城再添文化新地标2025/07/28
-
文化赋能企业 传承红色基因 云南省多单位联合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2025/07/26
-
佳联美国总部在纽约正式成立,开启数字经济-物联网新篇章 佳联美国总部 佳联易生活2025/07/25
-
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走访昆明市福建安溪商会并举行座谈交流2025/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