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照亮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进之路
2025-10-12云南民族旅游网
本网讯(记者. 刘晓云)10月10日下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保山市永昌会堂举行新时代大力学习弘扬杨善洲精神新闻发布会。
此次发布会旨在深入传承弘扬杨善洲同志“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崇高精神,推动杨善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保山市和施甸县负责同志、杨善洲同志亲属代表及基层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共同追忆老书记的感人事迹,汲取奋进力量。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共保山市委书记杨军首先介绍了杨善洲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杨军指出,杨善洲同志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他使原来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粮书记”。
杨善洲在任时,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实施小集 镇建设,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懈奋斗。
退休后,他婉拒了组织安排到省城昆明定居的待遇,选择回到家乡的大亮山植树造林,使几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杨军强调,杨善洲同志是一位亲力亲为、冲锋在前的实干家,他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口头禅,正是他工作作风的真实写照。
他车上经常放着锄头,下乡见到不规范的栽插现象,就亲自下田手把手示范,带领群众抓生产。
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并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在临终前还不忘叮嘱林场负责人:“一定要把林场的收益按比例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
杨军表示,杨善洲精神是保山市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的强大精神动力。
保山市将深入学习弘扬杨善洲同志“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崇高品格,将其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
杨善洲精神发源地的传承与实践
施甸县委书记周耀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施甸作为杨善洲精神的发源地,始终将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作为重要政治责任。
周耀泉说:“杨善洲精神是施甸的财富、名片和力量。施甸要大力传承弘扬“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杨善洲精神。”
自信自强、奋发奋进,把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全县广大党员干 部当中进一步巩固起来。
9月29日施甸县在县情馆举办了 “杨善洲精神大家讲”宣讲活动,深切缅怀杨善洲同志逝世15周年,传承红色基因。
周耀泉在活动中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杨善洲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10月10日,在杨善洲同志逝世15周年之际,施甸县在云南杨善洲干部学院举行了传承弘扬杨善洲精神缅怀仪式活动。
参加人员向杨善洲塑像敬献花篮、默哀鞠躬、重温入党誓词,并朗诵杨善洲同志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周耀泉表示,要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弘扬活动,让杨善洲精神历久弥新、入脑入心,成为推动施甸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女儿眼中的父亲——严管与深爱并存
作为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在发布会上动情回忆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一个坚持原则却又充满温情的杨善洲。
“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杨惠兰说,她小时候学唱这首儿歌时,却和姐姐一起哭了。
因为她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她直到3岁多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当时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杨惠兰回忆道,爸爸长年在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粮食不够吃,妈妈就上山找来野菜充饥;姐妹没有钱上学,妈妈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挑到街上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
更让杨惠兰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按当时政策,妈妈和姐妹都可以“农转非”,但爸爸却把工作人员填好的申请表锁进了抽屉里。
杨惠兰曾写信抱怨父亲:“爸爸,如果你把我们全家转入城市户口,不需要你帮我们找工作,我们自己可以去考工。你总是拿大道理、大政策来压人……”
对此,杨善洲回应说:“我为什么不随便给他们创造条件,就是要叫他们知道杨善洲永远是个农民,我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我要叫他们学会自己养活自己,不要把我当作一棵遮阴的大树。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学会当好老百姓,学会走好自己的路,这才是长久之计!”
杨惠兰也分享了父亲严厉背后的温情。读初二时,父亲把她接到保山读书,每个月给她买好饭菜票,还给她6块钱零花钱。
有一次,她发现枕头下多了一把梳子,后来得知是爸爸放的,细心的父亲知道女儿到了爱美的年龄。
结婚时,爸爸没有给她买过什么,后来有了孩子,爸爸来看她,发现一家人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就给了她100块钱做个衣柜。
杨惠兰说,在爸爸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辈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妈妈。1996年和2005年妈妈两次住院,爸爸都从大亮山赶下来,一直守在妈妈身边。
每天早早买好早点带给妈妈,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
杨善洲在临终前交代:“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市里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一中,6万给了林场,专门留了4万元给你们的母亲。”
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叮嘱家人,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将来陪伴妈妈。
杨善洲精神的当代启示与传承
杨善洲精神不仅是他个人一生的写照,更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学习的生动教材。
杨善洲曾总结自己的四条干部准则:“当好干部,要顾大局,要走正道,要办正事,要为人正派”。这些话写在他的工作笔记本里。
这位改革先锋的家训家风也照亮了四代人的心。他的三女婿杨江勇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段话,近10年来,他成长为保山市社科联副主席。
一直将这四条准则牢记在心,警醒自己。
杨善洲的第三代传人、90后的杨宸宇皓两年前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后,自主创业,在保山城里开靴店,生意不错。
他说:“外公生前就鼓励我们说,你想要的东西要靠双手劳动去得到,坚持下去,做到最好。”
杨善洲的外孙蒋顺阳是施甸县由旺镇党委组织委员。他总想起与外公的最后一次见面。
2010年10月1日,他去医院看望病重的杨善洲,杨善洲问他:“你觉得我们这代人最厉害的是什么?”蒋顺阳回答:“你们的精气神好!”
杨善洲坚定地说:“不是,是我们这代人有信仰,有共产党员的信仰!”
蒋顺阳感慨道:“这几年在农村搞脱贫攻坚,更能理解外公的话。我做群众工作也要常怀一颗为民之心,为群众着想。”
施甸县善洲林场工程师王素娟在参加“杨善洲精神大家讲”活动后表示:“宣讲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年轻干部该走的路。”
“杨善洲老书记‘不要名利、只逐青山’的坚守,对我们年轻干部而言,是镜子更是尺子。”
“作为善洲林场的年轻一代,我们接过的不只是护林的工具,更是老书记的精神接力棒。”
如今在施甸县善洲林场,年轻的工程师王素娟道出了新一代的心声:“宣讲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年轻干部该走的路。”
杨善洲老书记‘不要名利、只逐青山’的坚守,对年轻干部而言,“是镜子更是尺子”。
正如杨善洲外孙蒋顺阳所感,这些年在农村搞脱贫攻坚,更能理解外公的话——我们这代人最厉害的是有信仰,有共产党员的信仰。
杨善洲这棵曾经为老百姓遮风挡雨的大树,如今已化作一片茂密的精神森林,继续滋养着云岭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编辑:尹达天
执行编辑:李瑜玲 黄志民 张宏坤 李希铭 娇娇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在浏览器打开可任意放大阅读本文图)
云南民族旅游网 www.ynmzly.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15003238号—1
-
杨善洲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照亮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进之路2025/10/10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温泉暖+咖啡香”!保山文旅发布会走进腾冲打造旅居新标杆2025/10/03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温泉暖+咖啡香”!保山文旅发布会走进腾冲打造旅居新标杆2025/10/03
-
云南盈江:万人共舞庆华诞 石榴花开一家亲2025/10/03
-
“京彩大理·商聚未来” 北京大理州企业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2025/10/02
-
云南国防文化研究会集中收看9·30烈士纪念日活动2025/10/02
-
晋宁区第三届“吾悦杯”舞龙武狮大赛圆满落幕 十六支队伍竞逐传统体育盛宴2025/10/02
-
中国咖啡看保山,保山咖啡看新寨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中国咖啡第一村”2025/10/02
-
活力中国调研行旅居云南. 浴在腾冲2025/10/02
-
老板电器 创见新力量『设计名师汇』城市设计峰会|昆明站9月25日圆满落幕-2025/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