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看保山,保山咖啡看新寨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中国咖啡第一村”-时政要闻-时政要闻-云南民族旅游网

中国咖啡看保山,保山咖啡看新寨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中国咖啡第一村”

2025-10-02云南民族旅游网

本网讯(记者:刘晓云)【“活力中国调研行”系列报道】在云南保山高黎贡山东麓的潞江坝,炽热的阳光与丰沛的江水共同滋养着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咖啡园。这里是中国咖啡的黄金种植地带,而素有“中国咖啡第一村”美誉的隆阳区潞江镇新寨村,正是这片黄金地带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调研团队走进新寨村,探寻一粒小咖啡豆如何支撑起一个大产业,如何带领村民“喝”上致富路。



“中国咖啡第一村”的底气与实力

“我们新寨村,种咖啡的历史有几十年了。全村1.2万亩耕地,99%都种上了咖啡,年产量超过4000吨。”站在村委会前,新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加维向调研团队介绍,语气中充满了自豪。这一连串的数字,正是新寨村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的硬核底气。



     得益于潞江坝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充足的光热和肥沃的土壤为咖啡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这里产出的咖啡豆,以其“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深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连锁咖啡的优质原料来源。

从“论吨卖”到“论杯卖”的产业升级之路

在过去,新寨村和云南许多咖啡产区一样,主要扮演着原材料供应商的角色,咖啡豆多以生豆形式被低价收购。如何摆脱“价值链低端”的困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经济效益,成为新寨村必须破解的课题。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种好咖啡,更要卖好咖啡,讲好我们的咖啡故事。”王加维书记介绍,近年来,新寨村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之路。一方面,他们大力推行精品咖啡战略,通过改良品种、提升采摘和加工标准,生产出品质更高、风味更稳定的精品咖啡豆,实现了从“论吨卖”到“论公斤卖”的跨越。

另一方面,新寨村敏锐地捕捉到国内咖啡消费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咖啡体验经济。村里鼓励咖农开设咖啡庄园、民宿和体验馆,让前来潞江坝的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漫山遍野的咖啡林,还能亲手体验咖啡从采摘、处理到烘焙、冲煮的全过程,最后品上一杯地道醇香的“新寨咖啡”。


     “现在,我们的咖啡不仅可以作为原料卖出好价钱,更能通过一杯杯精心调制的饮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实现价值的倍增。”王加维说,这种“咖啡+旅游”“咖啡+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有效延伸了产业链,让新寨咖啡的品牌越来越响,村民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咖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如今,行走在新寨村,连绵的咖啡园蔚为壮观,空气中弥漫着咖啡花的清香和咖啡豆烘焙的醇香。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咖啡庄园点缀其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咖啡爱好者、采购商和游客。



       调研团队在由村集体参与建设的“比顿咖啡庄园”看到,这里不仅是咖啡加工厂、仓储中心,更是一个集咖啡文化展示、品鉴、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区。庄园负责人表示,旺季时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线上线下销售两旺,有效带动了本地村民就业增收。



    王加维书记展望未来,信心满怀:“我们将继续擦亮‘中国咖啡第一村’这块金字招牌,推动咖啡产业向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纵深发展。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最好的咖啡在保山,保山最好的咖啡在新寨!”

      从默默无闻的原料产地,到声名鹊起的“中国咖啡第一村”,新寨村的蜕变是中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这颗镶嵌在潞江坝上的咖啡明珠,正以其日益璀璨的光芒,照亮一条以特色产业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编辑:尹达天

执行编辑:李瑜玲  黄志民 张宏坤 李希铭 娇娇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在浏览器打开可任意放大阅读本文图)

云南民族旅游网 www.ynmzly.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滇ICP备15003238号—1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