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学子的护航人
2025-08-06云南民族旅游网
城里姑娘杨海静,七年高寒山区生活,忘记城里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绿油油的行道树,一心赴在教学上,用青春泼洒知识,浇灌山区学子幼小的心灵,为山区脱贫洒下智力之力。
“施舍的含义是什么?”“以财物救济穷人或出家人。”“ 为什么加一个 “高贵的”修饰词?”“加了修饰词就在提醒我们不是一般的施舍。”这是杨海静在教学的一个场景。
杨海静家住大理市下关镇,2011年大学毕业,考上洱源县高寒山区胜利完小,胜利完小是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学校与家间隔140多公里,回家一次辗转几次,需要4—5个小时。
七年前刚来学校任教,杨海静徘徊过,犹豫过,生活上不适应,教学上面临磨合。胜利完小学生讲“白族话”,杨海静听不懂,学生们也听不懂城里老师讲的课。杨海静下定决心从头学起,遇到不懂的就向本地老师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合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圈子,去寻找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从生活上,教学上适应,还主动关心学生生活和学习,与同事和谐相处。
谈到杨海静,西山乡胜利中心完学生罗成龙高兴的说:“ 有一次我的裤子破了,杨老师亲自为我缝补,就像我妈妈为我缝一样,平时有什么事,老师都会积极帮我们解决。”
作为同事,西山乡胜利中心完小教师罗月林说:“我们杨老师相当有爱心,有一年冬天她看见学生衣着单薄,就通过网络给学生捐赠衣物,学生纽扣掉了,主动帮学生缝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七年的努力,杨海静慢慢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多次获得镇级、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表彰,2012年还被选举为洱源县人大代表。面对成绩,杨海静说:“我在这里收获了很多,也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在这里学生给了我很多爱和感动,让这些爱和感动永远伴随着我。”
七年来的春去秋来,杨海静在事业上获得了丰收,却失去了同龄女孩的潇洒,远离年迈的父母,心里总有淡淡的忧伤。闲暇时,杨海静喜欢把生活中的点滴心情用文字、小诗记录下来,用相机拍下孩子们成长的足迹。通讯员 周云深 王滟 杨树章(文章来源环球游报)
-
华夏水务为密云灾区献爱心2025/08/05
-
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以工科匠心书写教育振兴新篇章2025/08/05
-
“筝行如歌·翰墨怡情”云台古筝文化交流活动在昆举行2025/08/03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明启幕2025/07/31
-
第13届云台会将于8月6日在昆开幕 850名嘉宾共话融合发展2025/07/31
-
G25数字经济-物联网暨佳联易生活订购平台发展峰会成功举办2025/07/30
-
“将来我要像您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2025/07/29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2025/07/29
-
29年山海情咖啡香里见真心 上海户籍市民免费领取比顿挂耳咖啡火热进行中2025/07/29
-
三迤书院落成虹山,春城再添文化新地标2025/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