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8-12 23:06:13|来源:转载于网络
近日,寻甸县农村集体聚餐刮起文明新风。简约雅致的布置取代铺张攀比,智慧监管守护饮食安全,传统习俗巧妙融入现代文明,一场以“文明办宴”为切口的移风易俗实践,正让乡村宴席成为涵养乡风文明的新载体。
走进办宴现场,简洁有序的布置映入眼帘。乡亲们举止得体、文明用餐;乡厨统一着装佩戴双证娴熟操作,移动智慧餐车全程实时记录食材处理;席间,大家按需取餐、餐后主动打包,少了铺张浪费和觥筹交错的喧闹,多了文明新风和温馨实在的情谊,文明办宴的细节悄然浸润每个角落。
马鞍山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 蒋传高
以前村里办宴席很随意,风气也不好,卫生保障也差,食品安全隐患大。现在推行了农村集体聚餐智慧监管后,50人以上集体聚餐必须按要求(提前)10天申报,食安管理人员通过申报信息提前开展现场监督指导工作,大大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让我们的老百姓很放心也很踏实。
从“看得见的变化”到“深层次的革新”,文明办宴的落地生根,离不开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与多方协同。今年以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创新立足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创造性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与移风易俗、文明办宴深度融合,打出一套既守牢安全底线、又引领文明新风的特色组合拳,为涵养乡村文明、提升治理效能注入强劲新动力。通过入户走访、一对一讲解强化宣传,引导农村办宴群众转变观念;成立乡村宴席行业协会规范经营管理,开展全覆盖乡厨培训,整合资源、考核发证,提升从业者食安常识与应急能力;构建县、乡、村、组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分类分层培训人员;以科技赋能监管,推广寻甸县农村集体聚餐智慧平台,实现手机APP或电脑端便捷申报;创新打造智能移动智慧餐车,对现场操作、食材存贮、餐具消毒等实时监测并抓拍不规范行为。此外,还制定出台专项管理方案,全方位筑牢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寻甸县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从不足10%升至85%以上,开发的“相宴”商城,聚焦当地农产品“种、研、产、销”,打造产业链,直接间接新增3000余就业岗位。
乡村宴席行业协会副会长王丽娜
自2025年3月成立以来,寻甸乡村宴席行业协会已开展2期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培训,覆盖县、乡、村、村小组四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超2000人次;举办3期乡厨专项培训,1300余名乡厨参训,681人获食品安全培训合格证。下一步,协会将持续发挥政企桥梁作用,强化行业自律,提升乡厨专业素养,探索构建规范安全的农村宴席管理体系,助力筑牢农村食品安全防线,同时弘扬传统饮食文化,规范乡村宴席服务标准。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 周晓云
寻甸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立华高科(云南)有限公司研发“农村集体聚餐智慧监管系统”,实现聚餐全流程信息化、可视化监管。该系统对烹饪加工、人员健康、食材检测等环节实时监控,有效进行事前预防、事中预警和事后追溯,显著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此举将监管模式从“人海战术”升级为“智慧监管”,弥补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提升了精准性和覆盖面,助力“数字乡村”建设。系统通过厨师积分制管理增强其安全意识,全流程信息化确保透明规范、责任清晰,减少了纠纷,增加了信任。规范化管理还有助于遏制攀比消费,引导文明聚餐新风尚,并改善农村环境。
从一桌宴席到一方文明,从食品安全到乡村治理,寻甸县以“文明办宴”为支点的移风易俗实践,正有力重塑着乡村的价值观念与社会生态。这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创造性转化,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探索。当每一场宴席都浸润着节俭、安全、文明的理念,当智慧监管遇上传统文化,当制度创新碰撞群众智慧,乡村振兴便有了更深厚的文明底蕴和更持久的内生动力,一幅“物质富足、精神丰盈”的乡村新图景正生动铺展开。
来源:寻甸融媒
编辑:尹达天
执行编辑:李瑜玲 刘晓云 黄志民 张宏坤 李希铭 娇娇
审核:吴敏昆
终审:主编 尹绍平
(在浏览器打开可任意放大阅读本文图)
云南民族旅游网
www.ynmzly.com
备案许可证编号:
滇ICP备15003238号—1
上一篇:淮阴工学院“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第十二季云南支教团:跨越5000里路的约定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