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楚雄正文

春风化雨香满园 厚德载物创名校 ——记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的云南省楚雄师院附小

发表于:2018-06-16 19:45:32|来源:环球游报

 

 

云南省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现场会来宾莅校参观

 

 

荣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揭牌

 

 

冯树云校长在楚雄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校园全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

 

 

学雷锋志愿服务

 

 

 

 

 

 

 

 

 

 

 

 

 

 

 

 

 

 

 

 

 

 

 

 

 

 

 

 

 

楚雄师院附小所获的部分奖牌

 

    杨春云  孙 伟  周家琼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具有80年办校历史的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是楚雄州教育局直属学校、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科研成果显著,科技教育特色凸显的窗口示范小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今,沐浴着现代科技阳光成长起来的附小,宛如一颗新星,在楚雄彝州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2017年1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深厚的办学底蕴

    创办于1937年的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其前身是南华县镇南师范附小,1953年随镇南师范迁回到楚雄城区雁塔山,当时定名为楚雄师范附小。2000年楚雄民族师范学校与楚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楚雄师范学院,2002年1月学校更名为楚雄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简称楚雄师院附小)。2014年8月13日楚雄州教育局和楚雄市人民政府联合会议决定楚雄师院附小与楚雄市灵秀小学区域合作办学,2014年9月1日原灵秀小学更名为楚雄师院附小新校区。学校建有教学楼、科艺楼、综合楼、办公楼、足球场、塑胶灯光篮球场,内设各学科专用教室和现代化信息环境,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绿化面积占校园面积的30%。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基础厚实、重科研、有特长、求发展、结构合理、学历较高,集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一体的教师队伍。现有学生、幼儿2332名(其中本部1205名、新校区922名、幼儿园205名),50个教学班(其中本部24个、新校区20个、幼儿园6个)。学校占地50亩(其中本部22亩、新校区25亩、幼儿园3亩)。全校在职教职工134名(校本部89名、新校区45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9名(校本部85名、新校区44名),工勤人员5名(校本部4名、新校区1名)。现有特级教师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全国科研型校长1名,全国科研型教师1名,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骨干教师3名,楚雄州名校长1名,楚雄州名教师3名,楚雄州名班主任3名,州级骨干教师8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

    长期以来,学校形成了以“育人为本,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经过“建现代信息化环境、走科研兴校之路、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品牌战略的实施,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内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教师队伍优秀、教育教学优质、教育科研成果显著、科技教育特色凸显、师生共同发展的滇中窗口示范小学。

    前瞻的兴校战略

    多年来,学校始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办学宗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内部管理日趋完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1986年,学校被省教委首批确认为云南省实验小学,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建现代信息化环境,走科研兴校之路,创科技教育特色,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先后制定了《楚雄师院附小章程》《楚雄师院附小教育科研管理规程》《楚雄师院附小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1996年在全省小学中率先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和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下设十个学科工作室,成立课题实施组。在保证教研活动和课题实施组活动时间的同时,采取听专题讲座、拜师结对、上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或课题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100%的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级、省级、州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实验。

    “十一五”期间,学校参加的3个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课题、2个州级课题,开展了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全部结题。国家级课题《中央电教馆与美国World Links组织合作项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被中央电教馆评为一等奖,被省电教馆评为一等奖。在2005年、2008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召开的科学技术大会上,省级重点课题《构建真实性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发展研究》《开发校本科技活动课程与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的研究》均获全州科技进步类三等奖。“十二五”期间,学校共申报参加了11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级课题6个,省级规划课题3个,州市级课题2个)。目前有10个课题已顺利结题,1个国家级课题正处于研究阶段。

    “十二五”期间,学校六个学科的教师分别参加国家、省、州级课赛,均获一等奖。其中,孙伟、王良两位老师到北京参加《读懂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方法研究》课题年会活动,执教的数学课分别荣获全国一、二等奖。李正荣老师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第十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荣获一等奖,并受邀参加浙江大学“千课万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杨海斌参加全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竞赛获一等奖。赖炳祥、沈仁华参加全国英语教学竞赛分别获一、二等奖。

    进入“十三五”,16个教育科研课题正在规范运作。

    斐然的党组建设

    多年来,在楚雄州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楚雄师院附小党总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习建设、活动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党建工作的基础,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拓展党建工作的外延,努力推动党建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从而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推进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先后被评为“彝州先锋走廊示范点”“楚雄州先进基层党支部”“楚雄州学习型党组织”,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连续多年考核为优秀。

    在党建工作中,楚雄师院附小党总支认真落实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好“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党员双目标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送教下乡、党员科技创新等项目,抓党建、抓思想、抓师德、抓管理,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党组织,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领导班子和党员教师队伍。在制度建设中,楚雄师院附小党、政、工、青、妇、少班子配备齐全,实行民主管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长负责制和书记、校长末位表态制度,定期召开教师代表大会、党政工联席会、校务行政办公会,决定学校重大事项;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制定学校章程和管理手册实施科学管理,学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通过“五个一”联系制度、定期接待制度和家长访校日,主动优质服务师生和家长。学校曾评为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和家长对学校管理工作测评多年满意率均达100%。

    创新的办学特色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楚雄师院附小提出了“创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品牌战略。学校遵照“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走自主创新之路”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为目的,长期开展学习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科学教育活动。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组织创造发明、科技制作、泥工制作、天文之旅夏令营,讲科学家的故事、科幻绘画、奇思妙想、电脑创作、智能机器人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师生的参与率达90%以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以来,有两件学生的创造发明——通用型电源插座和可画任意角度的直尺获得国家专利,烧不断的酒精灯芯等5件学生的创造发明作品分别获全国第四、六、九、十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青少年创新奖、中国科技新苗奖,全国一、二、三等奖。学生作品还分别在生物环境与科学探索活动、科学讨论会、环保知识系列竞赛、环保作文竞赛、科学幻想绘画、科技演讲、水资源调查、校园绿化美化设计等活动中获奖。发明“不规则图形面积测定仪”的沙惠玲同学和发明“烧不断的酒精灯芯”的彭瑶同学均获得宋庆龄儿童基金会奖学金;李瑞同学发明的“无雾玻璃”获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后,于当年在全国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上获得了全国二等奖、百科全书伙伴奖。可喜的是发明方便搅蛋器的邹蓉蓉同学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小院士,还特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2008年7月,黄亚楠、刘炜彬参加第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智能机器人单项竞技比赛荣获一等奖。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一批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2013年以来,学生参加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及智能机器人大赛,先后有128项成果(176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薛苇老师指导的尤晓榕参加全国青少年太空画创作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邓桥琳、钟星获全国二等奖。2006年5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评为“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示范点”。2011年,学校被楚雄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楚雄州“‘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

    丰硕的办学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十二五”期间,学校集体获州级以上表彰71项(其中国家级2项);学校教师受到州级以上综合性表彰奖励达47人次(其中国家级2人次),参加州级以上业务竞赛共获奖192人次(其中国家级39人次),有69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州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学生参加州级以上各种活动竞赛共获奖294人次(其中国家级7人次)。1996年,学校获云南省小星火科技活动先进集体;1997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授予“读书读报先进集体”;1998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评为“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被国家教育部首批确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两次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0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确定为“云南省一级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实验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2000年,学校被综合评定为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2004年1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

    “汗水浇绿千株苗,智慧催开万朵花。”一个个催人奋进的奖项,一块块璀璨耀眼的奖牌,一项项富于创新的发明,是科学而前瞻的教育思想的结果 ,更是学校师生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的见证。2003年5月学校经州教育局、省教育厅推荐,被中国教育报社选编进入《中国名校600家》;2004年12月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评定为云南省首批“优级甲等”学校;2005年7月,附小幼儿园被省教育厅认定晋升为一级幼儿园;2006年9月学校被评定为百所“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2009年8月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2009年10月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评为 “全国少先队先进集体”; 2013年,被评为云南省平安校园;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被评为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2015年2月在连续六次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5年11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2017年1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进入“十三五”期间,楚雄师院附小将在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举科研兴校和科技教育特色强校“两支火炬”,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施“六项工程”:创建科学的现代教育管理体系;配置适用的现代教育设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展有推广价值的科研课题;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小学毕业生。努力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全国小学名校。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楚雄市总工会创新发展工作掠影

楚雄市总工会组织党员干部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

 

 

楚雄市总工会领导为获得“工人先锋号”的单位授牌

 

 

楚雄市总工会组织一线职工到云南省职工疗养院疗养

 

 

楚雄市总工会七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

 

 

楚雄市工会干部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

 

 

楚雄市第二届公交驾驶员技能竞赛

 

 

楚雄市总工会到紫溪镇母掌村委会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楚雄市2017年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春季招聘会

 

 

2017年楚雄市电子商务技术技能竞赛

 

 

楚雄市总工会慰问一线职工

 

    马文辉  李正学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2017年以来,在中共楚雄市委和楚雄州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楚雄市总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推进工会工作全面改革创新,荣获楚雄州工会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楚雄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优秀”等次,交上了一份让组织放心、职工群众满意的工作答卷。

    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切实肩负起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楚雄市总工会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结合起来,引导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实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州市委决策部署在工会落地生根、转化为生动实践。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职工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实况,热议伟大祖国过去五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宝贵经验和新时代的新蓝图。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党组成员在分管部室(单位)、联系村(社区)和基层工会带头宣讲,推动十九大精神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全市各基层工会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把学习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劲动力,切实履行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和担当,以新时代的新作为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抓好学习培训。市总工会机关通过召开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干部职工大会、专题学习会、辅导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融会贯通学,学懂弄通做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全市工会干部在精准扶贫和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困难职工开展“一对一”的宣讲活动,释疑解惑、回应关切、解决难题,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职工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扩大宣传引导。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的作用,运用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云岭职工手机APP等平台,宣传职工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评价,宣传工会组织学习贯彻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宣传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建成楚雄市总工会历史成就展厅,深入展示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楚雄市工运事业发展历程,为进一步抓好“四个自信”教育增添了载体。

    坚持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推动职工在实现楚雄市跨越发展中建功立业

    全市工会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一核一城一园两区三圈”发展思路,服从服务于党政中心工作,为职工施展本领、发挥才智搭建平台载体。全市职工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钉钉子”精神和“工匠”精神,提振和彰显“不要等、主动干、积极办”的精气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圆梦中国人·楚雄故事”宣讲活动,组织职工参加爱心献血、交通劝导、卫生清洁等志愿活动。深入推进“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系列活动,抓好以《网络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网上学习考试,开展公益广告设计、“网言网语”等网络作品征集活动。承办“威楚红色文化走廊”图片展、楚雄经开区(高新区)第二届书画摄影展等展览7次,让职工群众直观感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好民族团结示范州创建相关工作,组织参加楚雄州“我爱我家”情景剧展演获一等奖,市总工会机关、市职工服务中心被评为州级“文明单位”。加强职工书屋建设,2017年申报州级“职工书屋”示范点3个,全市累计建成“职工书屋”4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2个、州级24个、市级17个。

    广泛开展群众性建功立业活动。重视和发挥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导向作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劳动者风采”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地集中宣传报道10名先进模范人物,推荐省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名,选送上报首届“彝乡工匠”2名,获得 “五一”劳动奖状单位1个、“五一劳动奖章”1人,发放《云岭大工匠——耿家盛》1300册。深入开展“四争四促”活动,举办楚雄市第二届公交驾驶员技能大赛、楚雄市首届电子商务师技术技能培训班和技能大赛,组队参加省、州2017年职工电子商务技术技能大赛均获佳绩。楚雄烟厂卷包车间丙班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命名市级“工人先锋号”13个。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作,按照“工会搭台、职工唱戏”的工作思路,把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激发职工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来抓,为发挥职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楚雄云星铜材有限公司“段建功工作室”被命名为云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

    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进一步畅通“培训—比赛—考核—发证”技能晋级“绿色通道”,通过技术技能培训、名师带徒和自学等多种途径大力加强职工素质建设,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农民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需求调查,根据企业用工状况和职工就业创业需求,抓好职工技能取证培训和农民工引导性培训,深入推进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7年投入培训经费40万元,举办保育员、中式烹饪师技能培训班7期,帮助379名职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完成农民工引导性培训8043名。

    坚持切实维权的根本宗旨,全面保障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全市各级工会紧紧围绕维护职工权益这个主责主业,坚持依法维权、依法治会,扎实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全力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平安楚雄”“和谐楚雄”建设。

    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切实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密切关注和跟踪转方式、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关停转迁过程中职工权益实现情况,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岗位、保收入、保安全上。加强职工劳动保护宣传,通过设点集中宣传、LED显示屏宣传、网站宣传、发放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等事关企事业职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职工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生产、社会保险、技能培训等权利和女职工特殊权益,积极推动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深层次问题。受理职工来信来访60件,提供法律援助5次,开展劳动争议调解3次,办结率100%。

    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职工董监事会“四位一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区域(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非公企业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覆盖面稳步扩大,全市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达90%以上,楚雄太阳女交通旅游集团荣获2017年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全市1248户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合同,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和效益。扎实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2017年组织申报州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1个,全市累计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园区(企业)”27个,其中省级4个、州级5个、市级18个;创建全国“双爱双评”企业2个。

    扩大劳动保护范围。建立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形成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强行业安全生产宣传监督工作,组织开展“查隐患、防事故”活动,排查隐患和危害89件,上报“隐患随手拍”50张、“我为安全献一策”征文6篇。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全市煤矿、建筑、商业、冶金等29个行业、130个班组、9000多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配合人社等部门开展劳动保障日常巡视检查用人单位215家,受理职工群众举报投诉84件,结案率100%。创建慢性病示范单位2个,完成“禁毒防艾”培训503人。

    坚持全心全意服务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把全心全意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普惠服务职工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的水平,让职工群众获得更多普惠服务。

    加强服务阵地建设。继续推进楚雄市职工服务中心、楚雄工人文化宫、楚雄市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职工书屋、职工健身室、职工驿站等实体建设,亮化服务标牌,夯实服务载体,优化服务流程,切实让职工感受“家”的温暖。市职工服务中心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投入22万元的楚雄市职工业余学校建成投入使用。推进“职工驿站”工作,在职工较多且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区域建成“职工驿站”35个,西山公园、市政管理局、市人民医院3个“职工驿站”通过省总工会考核验收。推进“工惠卡”服务工作,发行“工惠卡”4.8万张,与云南省工人疗养院等20家服务商家签订合作协议,持卡会员可在合作商家享受消费优惠。强化楚雄工人文化宫幼儿园管理,在园幼儿常年稳定在150人以上,为职工(农民工)子女就学提供优质教育。

    抓实帮扶救助工作。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要求,对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常态化联系走访和结对帮扶,突出抓好楚雄市精准扶贫“六大专项行动”的政策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年投入精准扶贫资金25万元。抓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印发《楚雄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方案》,做好困难职工精准识别调查工作,如期完成30%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抓好职工帮扶救助工作,2017年投入79.52万元帮扶慰问职工1021人次,其中:春节慰问困难职工499名31.32万元,“五一”慰问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89名4.45万元,“中秋”“国庆”帮扶慰问困难职工307户22.56万元、困难劳模12名2.1万元,临时帮扶困难职工21人4.65万元。抓好职工医疗互助工作,圆满完成第13期职工医疗互助工作,参加职工35891人,收取互助金290.31万元,为6141人次职工办理医互补助547.86万元。抓好职工疗休养工作,组织123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一线职工分批次到云南省职工疗养院疗养,切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职工福祉。抓好“贷免扶补”工作,帮助5名职工办理创业贷款50万元,带动就业10人。抓好“金秋助学”工作,为81名困难大学生提供助学金14.2万元。

    努力转变服务方式。成立市总工会网上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工作机构,把工会宣传教育、组织建设、医疗互助、职工帮扶服务等工作纳入“互联网+工会”行动计划加以推进,不断创新服务职工载体,提高服务职工的精准化水平。建立健全会员信息电子档案,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累计录入工会组织信息602个、单位信息740条。大力宣传推广云岭职工“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发动职工下载安装3.7万人次。全面提升打造“市总工会门户网站”,维护好“楚雄市职工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提高建网、用网、占网能力。完成136家基层工会社会信用代码发证、赋码工作。

    坚持推进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楚雄市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市委关于推进群团工作改革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着力增强政治性、先进进、群众性,推动工会工作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稳步推进市总工会改革。成立楚雄市总工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列出改革时间表和工作任务表,广泛征求基层工会干部、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起草市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报请市委和州总工会研究审定后,印发了《楚雄市总工会改革实施方案》。市总工会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深化工会改革具体工作,制定《楚雄市总工会改革任务分解表》,明确牵头领导、牵头科室和完成时限,坚持统筹推进、倒排工期、倒逼任务,确保改革工作具体落地。目前,市总工会机关在职人员经费从2018年1月起纳入市级财政统筹预算安排,其他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正在抓紧推进。

    大力推进基层工会组织规范化。加强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建设,召开市总工会七届六次全委会议,依法履行民主程序,替补七届委员会委员11名,补选6名常务委员和主席、常务副主席。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组建工会组织”的要求,广泛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工会组建行动,持续在各类企事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建立工会组织。目前,全市有基层工会组织1367个、会员62240人,工会组建率、职工入会率动态保持在98.8%以上。持续开展“农民工集中入会行动”,2017年推动3807名农民工加入了全市各基层工会。深入开展“六有”基层工会、“示范工会”和“职工之家”建设,年内建成州级“先进职工之家”7个。目前,建成全国百家示范乡(镇)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各1个;建成省级“六好乡镇工会”2个、模范职工之家11个;建成州级“先进职工之家”23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52个;建成“六有”基层工会1168家、市级示范工会47个。

    全面提高基层工会工作保障。启动市职工服务中心建设筹建工作,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大姚、南华等地建设经验,努力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工会经费收管用工作规范有序,支出结构得以优化,2017年全市缴纳工会经费3947.87万元,较上年增长17.87%。基层工会经费保障和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市总工会对下补助达101.1万元,实施工会经费审计项目32个,有力保障了工会经费取之于职工、用之于职工。

    大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楚雄市总工会把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加强工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2018年4月22日至28日,楚雄市总工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楚雄市工会干部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市乡镇、部门、企业的50名基层工会主席(干部)参加培训。这次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的方式,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改进工会工作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研讨,达到了学习交流、增长见识、推动工作的预期效果。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提高工会系统党建水平

    楚雄市总工会认真落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牢牢把握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全面加强市总工会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各项建设,党组织和党员在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坚持“一岗双责”,自觉尊崇党章、执行党章,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2018年4月24日,楚雄市总工会组织工会系统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在浙江嘉兴瞻仰了南湖红船、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

    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州市委实施办法,保持定力、毫不松懈,定期开展干部职工集体廉政谈话和廉政警示教育,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开展“六个严禁”“吃空饷”“超编超职数配备”“八项规定”查偏纠正等各项专项整治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拼搏干事的发展环境。以考勤纪律为基础,以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坚持不懈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基层”的鲜明导向,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为主要抓手,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作为主要内容,党组、党总支、支部集中学习每月至少1次。坚持“党员活动日”制度,每月确定1天为主题党日,既扎实做好集中学习、民主议事等常规工作,又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慰问、志愿服务、趣味比赛等创新活动。完善经常性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市总工会机关、直属单位党员干部与城镇困难职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每名党员干部联系3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城镇困难职工。

    激情澎湃看今朝,信心满怀展未来。楚雄市总工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会云南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和州总工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以理论武装新境界维护核心,以建功立业新贡献服务中心,以维权服务新成效凝聚人心,以深化改革新突破提振信心,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努力奋斗。

 

 

 

打造幸福楚雄 共享“绿色生活”

—楚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掠影

楚雄新貌

 

 

硪碌公园

 

 

紫溪山国家森林公园

 

 

太阳历文化园

 

 

楚雄师院校区

 

 

楚雄西收费站

 

    李绍辉  李建明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楚雄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着力突出生态功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严格管理,努力在“爱绿、植绿、护绿”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建设山水生态宜居森林城市,全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3月13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楚雄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显现滇中绿海福地

    楚雄市是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楚雄州的州府驻地,地处滇中腹地,1983年9月撤县建市(1950年1月建县),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5个乡镇、153个村(居)委会、2834个村(居)民小组,有汉、彝、回、白、苗等22个民族。2016年末,全市总人口59.85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1.11万人,占总人口的18.6%。杭瑞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穿境而过,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8州市的必经之地,是云南省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彝族“十月太阳历”“火把节”“民族赛装节”“十二兽舞”“毕摩文化”等彝族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被誉为“铜鼓之乡”。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楚雄的发展,楚雄市被省列为滇中优先发展重点城市,与昆明、曲靖、玉溪构成滇中城市群,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6年被评为云南省县域经济“10强县(市)”。2017年,预计可实现生产总值3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635元和10876元,增长9%和10%。境内有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200个最适合人居的中小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核桃油之乡”等称号,被誉为“滇中绿海”“西南氧吧”。

    致力打造滇中绿海

    楚雄市始终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深入推进“森林楚雄”建设,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城市美化与城市绿化并重、中心城区绿化建设与城乡统筹并重,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景观、凸显城市特色为工作重点,着力打造山水生态宜居森林城市。楚雄市在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前,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标准,5大体系40项指标中已有29项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和要求,接近及未达标的11项指标中有5项只需提升完善,即可达标,通过长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6年11月,楚雄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贯彻生态立市战略的具体实践,积极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12月14日,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对楚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给予备案,并支持楚雄市启动森林城市建设;楚雄市及时组织编制《楚雄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于2017年3月26日通过专家组评审。创建以来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16.88亿元(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28类130个重点项目,全市森林面积达34.15万公顷,平均每年完成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0.8%,城市建成区绿地、绿化覆盖率、绿质提升显著增强,全市新增绿地面积336.44公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1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17平方米,义务植树尽责率达100%,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5%以上。截至目前,对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5大体系40项指标标准,楚雄市创建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

    创建滇中绿海增氧纳福

    坚持以科学理念引领森林城市创建。以科学规划为龙头,绘就城市发展蓝图。在创建之初,楚雄市就以超前的理念引领创建工作,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创建工作。紧盯一个目标,坚持三种理念,把握三个原则。紧盯一个目标:以《楚雄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引领创建,构建“西屏东城、一核三廊、两网多点”的空间格局,实施城郊山体森林景观、森林提质、景观公园绿化、森林水岸、森林通道、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等重点工程,努力实现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乡村林果化;实现城市森林与历史人文相结合、生态休闲与城市建设相交融;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三种理念:坚持“绿色为本”理念,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乡绿化水平,形成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森林城市格局;坚持“生态自然”理念,将山、水、湿地、植被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构建;坚持“百年成林”理念,常态长效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生态惠民和产业富民并进,通过各种工程造林和社会造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二是景观绿化与历史人文相融,立足楚雄特色,在绿化设计、园林布局、城市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三是城市添绿与乡村造林一体,加快构建贯通城乡的一体化绿化生态网络,努力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绿色生活品质之城”。我们以科学的理念谋划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森林工程的大推进、绿化面积的大拓展、绿化品质的大提高、城乡人居环境的大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大提升。

    坚持以坚强的组织保障推动森林城市创建。高位推动,组建工作班子,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有关领导为副组长,27个部门、15个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排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挂图作战,倒逼推进。实行“一个项目、一个工作组、一套方案”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围绕5大体系40项指标要求,细化量化目标体系,实行条目化管理,制定项目责任清单,细化任务分解。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任务纳入对乡镇、市属有关部门的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考评体系,科学设定考核权重及分值,严格组织考核,切实把责任压实压紧,强力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坚持以重点工程带动森林城市创建。突出重点,围绕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系林带化目标,实施“五大创森”工程。一是实施“公园提升改造”工程。投资3.15亿元对太阳历文化园等城区5个公园进行提升改造,着力打造园林精品,20公顷以上大型生态游憩场所达7处,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娱乐需求。二是实施“增绿补绿”工程。突出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好森林公园和生态景观带,合理布局建设城市各类公园、游园、绿岛等,大力实施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立体绿化。在村镇建设上“林村相依”,构建森林乡村体系,以交通沿线、农田林网、镇村驻地、村庄庭院等为重点,同步创建了一批森林小镇和绿色村庄。建成美丽宜居乡村130个,紫溪彝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树苴马家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树种选择上坚持乡土化、多样化、自然化的理念,按照“上乔、中灌、下花草”绿化种植模式,栽种适宜春夏秋冬的乔、灌、草等乡土绿化植物,完成乔木种植38.42万株,灌木种植1408.57万株,绿篱种植387.65万平方米,城区乔木种植面积比例占到绿地面积的66.54%,森林覆盖率达76.93%,实现市民出门500米范围内有公园绿地、“人在景中、城在林中、森林抱城”目标。三是实施“林荫环道”工程。以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旅游专线、铁路和市乡道路为重点,抓好道路两侧绿化带建设,让公路线、铁路线变成绿化线、风景线,街道树冠覆盖率达32.73%,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7.06%,道路林木绿化率达81.34%。四是实施“绿色水岸建设”工程。对城区“一江两河”实行以水引绿,改造绿化面积7.1万平方米,水岸林木绿化率为86.32%,形成基础配套、设施完善、错落有致、自然和谐的景观带,努力建设“抬头不见太阳、低头不见土壤”的街道绿化。同时,利用生态景观打造城市慢行系统空间,建成自行车、人行健康绿道86.6公里,建设自然和谐的市民活动场所。五是实施全民义务植树工程。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组织形式,规划义务植树基地和绿化点。通过“认建认养”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捐资植树和单位认捐树木活动,2017年州市干部职工义务植树捐资746.86万元,推动义务植树向大众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提高义务植树的参与率和尽责率。授予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森林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称号,授予楚雄紫溪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授予新村镇杨梅树村小组等6个村庄“森林村庄”示范村称号。

    坚持以机制创新加速森林城市创建。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争取农发行贷款支持,投入创森资金3亿元,切实推进130个森林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城市绿化主要工程和15个乡镇集镇绿化项目。同时,编制了5.4亿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PPP项目,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接融资工作,争取落实贷款资金2亿元,为森林城市创建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坚持以全域理念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凝聚州市之力,上下联动,城乡统筹,以全域理念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有效实现由局部向整体、从典型示范向连片建设转变。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为抓手,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分阶段、有重点、递进式推进创建工作,增强创建工作的联动性和整体性,以共性目标的落实带动个性目标的实现,以专项行动的实效夯实联动创建基础,形成城乡共建、联创联动、互相促进、各有侧重、齐头并进、共享发展的良好格局。

    坚持以全民总动员参与森林城市创建。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宗旨,积极发动全社会参与,营造“高位推动、部门协作、州市联动、群众参与、创森成果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广泛宣传,以浓厚的社会氛围推进创建工作,坚持“大地植绿”与“心中播绿”并重,在全社会厚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对分布在城区的125株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挂牌保护,落实管护责任,明确“监护人”;对彝海公园定植的169株清香木、黄连木、滇朴等大树采取由单位或个人自愿的方式组织认捐冠名挂牌,实行协议管理,认捐者享有监护权、知情权和树木的标志权以及冠名权。充分利用宣传牌、宣传单、宣传册、宣传条幅、LED显示屏、电视台滚动播放宣传标语、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等形式,大力营造创森良好社会氛围。发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20万份、《创森知识宣传手册》1万份、捐赠倡议书2万份,在州、市电视台滚动播放《鹿鸣青城》创森宣传片和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在人员集中区域和显著位置制作创森宣传标牌300余块,设立大型单立柱广告牌16块,投放公交车车身广告50余辆,设置卡通人物标识牌300余块,布置围挡宣传牌5000余平方米,制作完成《青山绿水彩云间》创森宣传片,不断加大创森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和满意度,逐步形成全社会参与创森工作的浓厚氛围,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坚持以发展绿色经济促进森林城市创建。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路子,以林养林、以林富农,以创森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创森,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大的林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113.4万亩,花椒11.57万亩,林业产业龙头企业9家,2017年实现林业总产值30.6亿元,同比增长15%,为山区农民群众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激发了森林城市的绿色发展新动能,有力推动了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楚雄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紧紧围绕《楚雄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年)》目标任务,高位推动,精心组织,快速推进,采取边申报边建设边宣传的措施,全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创建过程中,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州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按照州市总动员,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全民参与、全域绿化的要求,坚持“高标准、有特色、创一流”的原则,突出森林城市建设理念、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各项工作。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楚雄市发展带来了四个根本性转变,取得四大成果。四个根本性转变:即从“森林围城”向“森林进城”转变,从“山上植绿”向“城乡覆盖”转变,从“森林营林”向“森林经营”转变,从“部门创森”向“全民创森”转变。取得四大成果:一是生态文明成果共建共享。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让森林走进城市、乡村,全面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愉悦了身心,全社会营造出爱绿、植绿、护绿的绿色意识,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城市归属感不断增强。二是生态保护全面提质。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绿扩绿、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全面提升营造林质量和效益,让楚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三是绿色产业蓬勃发展。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特别是山区林农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种植养殖业、非木质采集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创建与兴林富民的有机统一。四是全面提升城市品位。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楚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楚雄整体形象,增强楚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和游客前来兴业、置业,实现招商、聚才、创业、富民、强市等多赢局面。

    一路前行添彩滇中绿海

    健全机制,切实加大绿化管护力度。坚持造林与管护并重,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切实解决“重栽轻管”问题,加强栽后管护,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强化灾害防控,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写好绿与洁“文章”,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在多种树、种好树的基础上,抓好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推广,强化环境保护,实现“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目标。

    改革创新,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创森工作的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PPP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创森工程项目中,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融资支持、各方联创”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通过共建、捐建等形式参与造林绿化,鼓励部门、单位和个人认建认养认购绿地,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资绿化,通过土地流转、公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以较少的成本取得较好的造林绿化效果。

    营造氛围,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加快建立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通过绿色发展,大力传播绿色理念,让植绿、护绿、爱绿的意识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城乡居民心中,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楚雄市通过创建国级森林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实现质的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6年荣获县域经济“十强县”,投资影响力和吸引力大幅提高。2017年12月24日至25日,国家林业局考核验收组对楚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全面核验。2018年1月9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率调研组到楚雄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调研。2018年3月13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楚雄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下一步工作中,楚雄市将抢抓机遇,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全面推动楚雄市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新篇章。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卫生健康惠民利民

——南华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国家级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及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工作纪实

2017年3月24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前排左五)到南华县调研中彝医药工作。

 

 

2017年7月13日,县委书记李云升(右一),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文明(右三),到南华县人民医院调研。

 

    刘佳龙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编者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南华县以建立健全制度为导向,按照中央、省、州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的原则,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不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成果,扎实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卫生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基层综合医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妇幼健康、艾滋病防治、健康扶贫等工作已成为南华县卫生计生工作的亮点。先后有2个乡镇卫生院获得国家级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南华县获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荣誉称号,健康扶贫工作被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66个、云南省3个创建国家级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之一。

    南华县地处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古有“九府通衢”,今有“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山区面积占96%,辖6镇4乡12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24.19万,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典型农业县,也是云南省7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在南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全县中彝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紧紧抓住以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为载体的有利时机,全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全县中彝医药服务水平,初步形成“一馆三中心一科一室”的中彝医特色诊疗格局,基本实现了“乡乡看中彝医,村村吃中彝药”的目标。同时,作为创建国家级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之一,在《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基础上,出台了《南华县健康扶贫精准实施方案》32条的健康扶贫措施,聚焦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确保2408人因病治贫人口如期脱贫,为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县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为南华县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力推广“1155”培训工程,保证乡村医生能“用武”

    南华县的基层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1155”培训工程是着力解决乡村医生的中彝医药理论基础薄弱,进一步激发乡村医生学习中彝医的兴趣和主动性,调动积极性,肯学易用,从最基础、最基本、最适用和识别当地常见中草药教学为起点,通过不断实践、摸索、创新,系统地总结出了“1155”培训方法,即:乡村医生会知100种中彝药饮片功效、会背诵100个中彝医药汤头歌诀(方剂)、会识别50种当地常见中草药、会熟练掌握运用5类常用的适宜技术。

    南华县山区面积大,中草药资源丰富,民间积累了很多中草药使用知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能识别、会运用中草药的乡村医生不多,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缓慢。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调研,看准问题所在,认真谋划提高中彝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草药资源利用、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具体措施,出台《南华县加快中彝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中彝医药发展大力支持。县卫计局把培训提高乡村医生中彝医药服务技能放在落实《行动计划》的首位,为有效解决大部分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薄弱,照本宣科理解不了,畏难情绪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县卫计局集思广益,在可学易用上下功夫,先后编撰了《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与方药》《南华常见中草药》《中医临床基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选编》和《南华县乡村医生中医药临床应用手册》4本简明教材,通俗易懂介绍中彝医药基础理论、中药饮片和中医方剂,图文并茂宣传普及南华常见中草药和适宜技术,不仅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又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一大批乡村医生白天主动到田间地头、山林箐间识药、辨药,晚上翻书查阅学习相应的功效和作用,“1155”培训从此扎根基层。201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5期1870人次,学习讨论一期比一期热烈,形成了人人主动学习、个个都有提高的良好局面。同时,严格规范培训考核:建立“逢学必考、有奖有惩”的培训考核机制,每一期培训都组织理论和实作考试,对考试成绩前10名的乡村医生给予表扬,在评优、评先及乡村医生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对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员在全县卫计系统通报批评,承担相应的培训费用,并由乡镇卫生院继续“帮扶”培训,直到考试成绩合格。不定期由局领导带队,对乡村医生中彝医药知识和技能应用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核,促进学以致用,巩固培训成果。

    南华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安排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医生培训。筹集资金1161.8万元,支持县、乡医院和村卫生室新建或改造中药房、理疗室,配发中药柜、电针仪等诊疗设备,保证乡村医生有“用武”之地。将针灸、推拿等中彝医非药物治疗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引导群众看中彝医、吃中草药,让乡村医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锻炼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与楚雄州中彝医疗集团合作,在全县推广使用中彝医疗集团院内制剂,州县医师随之下沉到乡村现场指导和培训,切实丰富了基层中彝医药服务供给。全县各医院和卫生室充分利用院内的绿化用地移植、栽培当地中草药,并悬挂有名称、有功效的“身份证”或二维码,以文化长廊、中药植物园种植、绘制宣传画、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图文并茂介绍和宣传中彝医、中彝药,营造中彝医药特色浓郁、装饰风格明显的中彝医药文化氛围,让群众看得见中彝药,闻得见草药香,感受得到特色浓郁的中彝医药文化环境。并开展中彝医药科普知识、文化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的“五进”系列活动,为“1155”培训工程营造良好氛围。

    为全力保障“1155”培训工程顺利实施,南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通过“培训方法科学化、培训教材简明化、培训考核严格化、临床应用规范化、监督抽查常态化”五项具体措施持续深入推进“1155”培训工作。2018年3月27日,全国中医医政工作会议暨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南华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就南华县基层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1155”培训工程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汇报发言。

    抢抓中彝医药发展机遇,让群众共享中彝医药服务

    南华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对中彝医药事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并进行研究部署,将中彝医药工作与医改任务统筹安排,促进发展。同时,将针灸、推拿等中彝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全县新农合报销范围,报销比例均提高10个百分点,门诊达60%。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5亿元,先后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原址重建和12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服务中心中彝医馆提升改造,122个村卫室配备中彝药柜、TDP神灯、电针仪、罐具、刮痧板等设备,改善硬件配置。同时,在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县中医医院在职在编人员经费补助由改革前的财政预算补助48%,提高到70%,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由改革前的补助48%,提高到100%。在此基础上,每年专门预算补助县中医医院43万元,其中13万元保障县中医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正常运转,3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中彝医药事业持续发展。县乡村三级中彝医基础设施、中彝医诊疗设备、就医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创新管理,激发活力。完善三个机制。工作机制,医疗机构实行每月一考评、每季一讲评、每年一评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全力推广中彝医药适宜技术的运用和创新。激励机制,对积极推广适宜技术的县乡村医疗机构、人员给予适当激励措施政策,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的理念。考核机制,将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任务指标纳入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和卫生工作责任考核进行分解落实,任务到单位、责任措施到人,并与院长任期、人员晋升、绩效工资等责任目标考核挂钩。找准三个结合。与点结合,以打造县级重点专科、乡级设置中彝医科、村级建中彝药房建设为“点”;与线结合,以完成乡村两级中彝医药核心任务和指标体系建设及村卫生室的中彝医药技术培训、指导、提升等工作为“线”;与面结合,以发挥“简、便、验、廉”的中彝医优势开展诊疗服务,构建全县上下“信中医、看中医、用中医、吃中药”,支持中彝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为“面”。

    遴选名医,传承发展。坚持“内盘活力,外增动力”“汇集名医、星火传承”的原则。2016年对符合条件的8名县乡村中彝医药名老专家进行表彰,同年,1名主任医师被评为云南省名中医,2017年,县中医医院先后建成1个省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和2个县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引进了中医针灸推学科带头人1人,1名副主任医师被评为第五届“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荣誉称号。通过“西学中、师带徒、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8年内新招聘的135名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员31人,占22.96%,能够提供中彝医服务医师和乡村医生能西会中194人,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的28.23%。逐步探索“学、带、引、送”的多途径中彝医药人员培养模式,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做实中彝医药人才队伍传承,不断调动积极性,不断带动乡村两级医务人员中彝医服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基层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的实施,服务能力明显得到提升。县中医医院先后建成“名医馆、治未病暨灸法中心和国医康复中心”;县妇计中心运用中彝医药“治未病”和保健康复防病理念,建成全省首家“中彝医妇幼康复中心”;县人民医院“中彝医科”投入使用;村卫室“中彝医服务室”的提升改造完成投入使用;全县上下形成“一馆三中心一科一室”的中彝医特色诊疗格局。县、乡政府办医疗机构中彝医服务率,由提升工程实施前的55%提高到100%;122个村卫室能够提供中彝医药服务,由提升工程实施前的26.56%提高到95.3%;乡村两级提供中彝医药门诊服务人次,由提升工程实施前的6.16%提高到55.94%。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就医,缓解了群众看中彝医难、吃中药难的问题,改变了过去到县级以上才能配齐中药、做上理疗的落后现状,一定程度上为群众节省了看病就医成本。工作得到各级认可,2016年12月,南华县成功承办全省“十三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启动暨现场经验交流会。2017年3月24日,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到南华县调研中彝医药工作;7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到南华县调研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南华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于2017年12月初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评审,获得较好成绩。

    落实落细健康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南华县委、县政府始终自觉把健康扶贫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积极通过开展“七个到位”,使健康扶贫工作有序快速推进。2017年,累计投入健康扶贫资金1008.8万元,其中健康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工作经费4万元;代缴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参保费134.8万元;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融资贷款670万元。

    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保障精准扶贫,南华县认真筛查,精准识别健康扶贫对象。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565户26472人,全部纳入健康扶贫范围。积极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73个,家庭医生403名,深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开展为贫困人口发放1张健康扶贫卡(明白卡)、进行1次健康体检、建立1份电子健康档案、提供1次家签服务、开展1次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和1次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六项”措施,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扶贫带来的实惠。通过开展10个1政策知识宣传活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知识知晓率和满意度达97%。医疗救助不设起付线,年度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0万元。以上措施保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为扩大贫困患者受益面,南华县在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中,将集中救治病种从7类9种扩大到9类15种,同时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加大医疗费用兜底保障力度,对个人年度支付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超过5000元的,由县人民政府统筹健康扶贫专项救助资金,对超过5000元的部分进行兜底保障。

    据统计:2017年,全县建档贫困人口共住院2497人次,医疗总费用1094万元,其中个人累计支付109万元占总费用的10%。个人年度自付费用最高5000元,较楚雄州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1少4181元。

    家住南华县沙桥村委会的村民段某,是南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10月26日16点30分,段某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家属拨打了其家庭医生的电话,接到电话后,沙桥中心卫生院立即派出医务人员赶往患者家中,初步诊断为“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及时转送到南华县人民医院救治。在患者未交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南华县人民医院严格按健康扶贫政策,立即将患者收入ICU病房进行抢救治疗,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患者心电图显示仍然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为了患者的生命,同时最大限度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医务人员冒着极大的职业风险,本应转到上级医院抢救治疗的患者留在县内治疗。在楚雄州人民医院的帮助下,10月27日凌晨两点40分,临时起博器成功植入患者体内。11月2日,患者病情好转并与医院签定了分期付款协议后出院回家。患者家属表示:“父亲段某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健康扶贫的好处,家庭医生服务好,州县医生品德好、认真负责,住院不用交押金、出院结账方便、报销比例高,这次住院的医药费12051.54元,我家只付了1205.15元,90%都报销了,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减轻了家庭医药费用负担并挽救了父亲的生命。”

    南华县龙川镇徐营村委会尿毒症患者周某,家里为了给她治病,已经变得十分窘迫,能享受到健康扶贫这一优惠政策,她由衷地感到欣慰。龙川镇斗华村委会村民代某中风后,行动不便,自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以来,县、乡、村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上门为他提供服务。

    辛勤耕耘,终结硕果。南华县健康扶贫成绩显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数大幅减少,从2014年的779户减少至2017年的245户,减少68.38%。在健康扶贫路上,南华县将严格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和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扶贫目标,攻坚克难,为南华县所有贫困人口与全国一起步入小康社会而努力。

    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让妇幼健康惠民实事持续深入

    南华县以惠民实事为抓手,更加重视优化妇女儿童的发展环境,更加重视增强妇女儿童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注重创新服务妇女儿童手段和方法,通过系列措施,助推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确保“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的荣誉称号。

    增强内部凝聚力。在县妇幼保健计划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部开展“业务四大部”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调整充实了“孕产保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四大综合服务部门,对科室设置、人员、设备等进行了调整、融合优化;县人医院在整体搬迁建设后加强了妇科和产科能力建设、增加儿科住院部;县中医医院加强了妇科门诊,乡镇卫生院不断加强产儿科能力建设。逐步实现资源整合与机构标准化建设同步进行,建立反应快速、统一协调的县、乡、村三级网络指挥服务体系。

    补齐短板提服务。南华县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分中心九个分站”和2小时救治圈设4个点布局规划(在县人民医院设120急救中心,3家中心卫生院设急救分中心,9家乡镇卫生院设急救分站,在交通要道和边远山区按2小时医疗救治圈在对应乡镇卫生院设4个急救快速反应点)把产科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统一纳入全县医疗急救工作建设范畴,加强急救救治、转诊转运“绿色通道”建设,强化县人医院“妇产科”省级“补短板”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建设和“急诊医学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同时,每年遴选4—6名专业技术骨干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增强服务本领,不断提高全县整体服务能力。

    整合资源强动力。紧紧抓住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有利时机,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州妇幼保健院签订对口合作协议和医联体建设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和专业技术团队优势,整合人才物资源,资源下沉、发挥更大效益,实现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同时,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运用中彝医药“治未病”和保健康复防病理念,建成全省首家“中彝医妇幼康复中心”,探索中西医协同的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拓宽妇幼健康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妇幼保健机构中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9月开展中彝药适宜技术服务以来至2018年3月,累计为5689名患者提供服务(妇科2486人次,儿科3203人次),疗效显著,深受百姓好评。

    包保责任全覆盖。对10个乡镇12个卫生院128个村(居)委会1489村民小组,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覆盖”的原则,严格实行控制孕产妇死亡包保责任制,建立县包乡(镇)、乡包村(居委会)、村包组(村民小组)的包保责任制,明确具体责任人,明确包保任务、包保内容、包保职责,定期对控制孕产妇死亡管理制度各项措施的落实进行跟踪问效。实行责任倒查,对在防范孕产妇死亡工作中因失职及未尽责或未按操作规程、规定开展服务而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问责;凡年内发生孕产妇死亡的乡镇,卫生责任目标考核应按条款严格扣分,年终卫生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一律不得进入前4名;凡发生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责任单位,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不得参加当年评先、评优。通过各项措施的持续推进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全县妇幼健康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不忘初心,一直坚守在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最前沿

    南华县的防艾工作在国家、省州各级的重视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建立健全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防艾”工作格局。紧紧围绕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艾滋病病死率、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两降一升”的总体目标持续开展工作,艾滋病宣传教育、监测检测、综合干预、关怀救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得到落实,艾滋病疫情始终控制在中度流行水平。2016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第三轮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先进集体”,州对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连续7年获一等奖,公共场所“六星级”管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多部门联动在娱乐场所中开展综合干预模式及感染者管理与救助有机结合经验模式在全国推广,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多年来,南华县卫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实施了3家县级医院搬迁和扩建,DRGs支付方式改革、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彝医药工作、健康扶贫等重大改革、民生事项落地见效,全县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基层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及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的实施,方便了群众在家门口看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难题,不仅得到农村群众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各级充分肯定。 

    在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路上,南华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树立大健康理念,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计工作方针,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和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健康扶贫目标,积极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健康南华建设新局面,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华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建设综述

筑小康幸福路

喜迎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1958—2018)

穿境而过的楚大高速公路

 

 

南景公路改造工程K1+300

 

 

南景公路绿化

 

 

养路护路

 

 

南大线安保工程

 

    周家琼  刘正江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编者按:南华县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发挥交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通过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使南华县农村公路路网进一步优化,路况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达深度和能力进一步提升,客运网络化进一步完善,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有力地推动了南华县交通事业跨越发展,也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南华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内设机构9个:综合办公室、资产财务股、综合规划股(交通战备办公室)、基本建设管理股、工程质量监督股、安全监督股(应急办)、路政管理股、运输管理股(海事处)、公共交通管理股。下设3个单位:县交通运政管理所、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全系统现有在职职工58人,其中:局机关17人,交通运输运政管理所12人,地方公路管理段22人,县农村公路管理所7人。交通运输局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在职党员42人,其中:局机关党支部20人,县交通运输运政管理所党支部10人,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党支部12人。

    多年来,南华县交通运输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交通运输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强一堡”和县委加快彝州“西大门”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为立足点,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以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关键点,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路管理养护、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

    改扩建通畅“脱贫致富路”

    南华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促投资、补短板、稳增长的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转作风抓落实;以规划为引领,抓前期促开工;以增投资为目标,强协调推在建;以筹资为重点,破解资金难题。

    据统计,1958年建州初期,全县共有各级公路14条233.8公里,其中:国省道3条128公里、乡道1条43公里、村道10条62.8公里,全部为砂石路。2013年全县共有各级公路398条2704.148公里,其中:国道1条61公里,省道1条21公里,楚大高速公路45.6公里,农村公路395条2576.548公里,其中:县道(含县管省道2条、南大线、老南永公路)7条417.968公里,专用公路4条13.794公里,乡道139条1073.491公里,村道245条1071.295公里。公路网密度115.5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114.6公里,拥有公路桥梁68座1668.8延米,有涵洞578道。全县十个乡镇128个村(居)委会已100%通公路,1489个村民小组已通公路1184个,通公路率79.5%。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公路369条2723.108公里,其中:国道1条61公里,省道1条21公里,楚大高速公路45.6公里,农村公路366条2595.508公里,其中:县管省道3条309.715公里,县道14条368.346公里,专用公路3条7.48公里,乡道209条1389.791公里,村道137条520.182公里。公路网密度115.5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114.6公里;全县十个乡镇128个村委会已100%通公路,128个村委会通沥青水泥路,通村公里硬化率达100%;1489个村民小组已通公路1415个,通公路率95%。南华县交通事业建设经过五年的发展,通公路率从五年前的79.5%提高到了目前的95%,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加快了南华县交通与外界融合的步伐。密织在广袤大地上的农村公路,实现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夙愿。

    “公路+”助力产业兴

    2013年1至12月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10691.63万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7282万元,省级补助资金775.43万元,州级补助85万元,地方自筹2549.2万元。主要是:14个138.56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6928万元,州级补助资金85万元,地方自筹2237万元;南华县2013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总投资775.43万元;南华县王红公路70公里安保工程,计划总投资390万元,车购税补助资金280万元,地方自筹110万元;其它新农村建设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276.2万元,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74万元,地方自筹202.2万元。全县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圆满完成县人民政府下达的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2014年1至12月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9个,争取到各种补助资金19510.33万元,上级直接补助资金14392.43万元、州级配套89.52万元、县级配套1028.4万元、企业融资4000万元。一是15个154.8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0336万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7740万元,州级配套资金58.5万元,地方投资2596万元;二是王红公路(罗武庄至红土坡)21.3公里通乡油路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756万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278万元,地方投资1478万元;三是南景公路(鹅毛树至八角岔路口)28.6公里县乡公路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6286万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4000万元,地方投资2286万元,结合打卦山风电场建设项目企业融资4000万元;四是4项75.4公里农村公路通公路项目,计划总投资1759万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540万元、县乡村自筹1219万元。五是南华县2014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总投资775.43万元,州级配套31.02万元;六是7个新农村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26万元,其中:中央车购税补助58万元、县乡村自筹268万元,全县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0008.5万元。

    2015年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5个,争取到上级直接补助资金13932.377万元。一是27个221.7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项目,补助资金10940.947万元;二是弥河公路(羊火塘至马街)43公里路面硬化工程,补助资金1935万元;三是南大公路44公里安保工程,补助资金200万元;四是南华县2015年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资金775.43万元;五是5个新农村建设项目,补助资金8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圆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2016年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5个,主要是:3个县乡道改造,19个通村路面硬化建设项目、农村公路大中修和小修保养项目、礼社江桥除险加固建设项目。2016年争取到国家各种补助资金15623万元。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73894万元,完成下达任务的105.6%。

    2017年争取到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8个,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9848.09万元。筹集到贷款资金12286.9万元,实施路网改造项目1个及全县20个贫困行政村基础设施(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共39项,其中:硬化159.507公里、路基扩建88.7公里、修建桥梁7座。1~12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585万元。

    全县建成农村客运站12个,县城一级客运站1个,全县已开通客运班线22条,在营运客车64辆,总客座1386个。其中市际线路4条,车辆9辆,271个客座;县际线路3条,车辆22辆,409个客座;县内线路15条,县内农村客运车辆33辆,706个客座。10个乡镇通班车率达100%,128个行政村已通班车121个,通班车率达到95%。

    重安全人民幸福指数提升

    为进一步加大对道路运输市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保障道路运输安全、稳定。南华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强化安全管理,定期召集运输企业法人、运输从业人员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监督责任,督导运输企业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制。

    2017年全年共组织安全检查18次,检查企业170家次,发现安全隐患8个,全部进行了整改;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一企业一标准”,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监督指导企业整改,按时限验收,完善检查记录;深入南华县腾龙物流有限公司开展检查19次,发现安全隐患7起,整改隐患7起,整改率达100%;向15家客货运输企业、300余户货运车辆个体户、20多家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发放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工作告知书,并与货运企业、维修企业、重点货运单位签订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工作承诺书。严格实施“一超四罚”,县公安交警大队安排12名警力进驻超限检测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2个治超监测站共检测车辆38656辆,处罚车辆15284辆,卸载货物715.2吨,罚没收入137.16万元。运政部门对辖区内104辆超限超载货车公司、车主进行了处罚教育。加强高速公路入口检测管理,杜绝了双排商品运输车及超49吨以上违法货运车辆上路行驶。在50余条农村公路上建成限高限宽设施;与各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成立安全生产督查组,不定期深入公路建设施工一线,开展安全检查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费的管理使用,认真扎实地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决不姑息,坚决整改,把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南华县结合“美丽南华”“美丽乡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提升改造、注重实效”“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和“林花草套种”的原则,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和“一路一树、一路一花”的要求开展公路绿化美化。率先在南景公路K85-K100、王红公路K44-K66、南大公路K14+500-K16+500开展公路绿化美化示范路建设,种植小叶榕1300余株、叶子花200余株、天竺桂、香樟树、红花槐、日本樱花864株,在红土坡镇、罗武庄乡推行“一个支部一段路、一个党员一棵树”的绿化管养责任制,挂牌明确责任到人精心管理养护,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起得了较好效果。2017年底全县农村公路县管省道、县道宜林路段实现全部绿化,让人民幸福指数提升。

    创新管路护路管理模式

    南华县地处地质破碎地段,每年雨季公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毁,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难度较大。南华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扎实抓好日常养护管理和养护工程建设。按照“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四个管理模式”,构建“三个长效机制”,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常态化和规范化。

    创新“四个管理模式”。一是创新养护与路政管理模式。南华县交通运输局统一县公路管理养护机构和路政管理机构,由一名副局长兼任路政股长、公路段长,路政股与公路段合并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队伍”的工作模式,路政管理和管养工作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所有养护人员全部参与路政管理,对所管养路段发生路政案件不及时制止上报的扣减养护承包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互相推诿,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健康发展。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路政管理责任书,将路政管理纳入县对乡综合绩效考核,每季度在养护查评过程中同时进行路政查评考核并进行通报,组织各乡镇管理所人员统一参加路政执法培训取得路政执法资格,并配备了统一的执法服装,全县路政管理力量进一步得到充实。二是创新养护与应急管理模式。提高预防性养护和应急保通能力,购置了油路养护设备和保通机械,建立了应急保障队伍,投资60余万元购置楚大高速公路维修沥青铣削料作为应急物资储备,大力推进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和应急抢通保通能力建设,制定应急保通方案,形成指挥和应急体系,全面提升了农村公路应急保通能力。三是创新养护与安全管理模式。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目标责任考核评分细则中进一步强化了养护生产安全考核内容,按季度检查养护生产安全工作,重点排查公路、桥梁及沿线安保设施安全运行情况、养护作业人员安保措施和养护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情况,做到质量与安全并行。四是创新养护与绿化管理模式。公路绿化能有效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能有效维护路产路权,可防止上下边坡坍塌,公路绿化是最大的安保、最有效的路政管理、最好的预防性养护。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美丽南华”“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和“林花草套种”的原则,扎实开展公路绿化美化工作。全县县道、县管省道宜林路段全部绿化,落实管养责任,挂牌明确责任到人精心管理养护,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起得了较好效果。

    构建“三个长效机制”。一是构建管养长效机制。实行管理养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三级责任制,县、乡镇、村委会管理养护机构层层签订养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县人民政府、乡镇政府管养职责,落实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县、乡、村道管养;实行日常养护责任制。推行养护工程承包责任制,全部路段实行专人养护,公示养护责任人,全面落实养护责任。健全“一路一档”,按“分级负责”要求,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县道,乡镇负责乡、村道,进一步健全农村公路档案管理,完善了公路路况、构造物、沿线设施、责任人等档案信息,建立了农村公路管养信息数据库,达到了“一路一档”的要求。健全“一桥一档”,健全桥梁管理制度。所有农村公路沿线桥涵均建立了档案数据库并完善了标志牌,每年定期组织桥涵检查和技术状况评定,逐桥逐涵建立了“桥梁基本状况卡、桥梁养护档案卡、涵洞基本状况卡、危桥基本状况卡、危桥检测记录卡”等电子数据库,有效保障桥涵安全运行。二是构建筹资长效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筹资渠道,县人民政府每年按照省级补助资金40%纳入财政预算,养护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乡镇人民政府每年筹集不少于5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各村委会以投工投劳的方式筹集养护资金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群众义务养护,县人民政府将乡镇养护资金筹措情况及村委会组织群众养护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落实;建立养护资金审计制度,每年报请县审计局对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上级部门,规范了养护资金使用管理。三是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建立政府为主导的监管考核机制,县人民政府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正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将乡镇管养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每年进行目标考核及奖惩兑现。同时,每季度由县委、县政府督察室牵头,交通、财政、审计部门参与对养护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查评考核,考核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并作为拨付养护补助资金的依据;构建系统外监督检查机制,积极争取人大、政协组织代表委员视察,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工作监督,着力推进建立内外监督并举的体制机制;实行管理养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三级责任制,县、乡镇、村委会管理养护机构层层签订养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县人民政府、乡镇政府管养职责,落实相应机构和人员负责县、乡、村道管养;实行日常养护责任制。推行养护工程承包责任制,全部路段实行专人养护,公示养护责任人,全面落实养护责任。2017年南华县农村公路养护优良路率,县管省道经常性养护率100%,优良路率82.5%,绿化率92.02%;县道经常性养护率100%,优良路率82.26%,绿化率92.04%;乡道经常性养护率84.1%,优良路率74.47%,绿化率72.03%,村道经常性养护率优良路率66.3%,绿化率54.11%。全面完成了楚雄州交通运输局下达的优良路率指标。

    建设菌乡小康幸福路

    “十二五”期间,南华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前完成了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实。“十二五”以来完成通乡油路建设项目5个184.3公里、完成重要县乡道改造项目3个51.4公里、通村路面硬化工程79个827.1公里,南景公路、王红公路、河牛公路、水弥公路等干线公路全线贯通沥青水泥路,全县128个村(居)委会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硬化率达100%。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实施39项农村基础设施村组公路建设项目,完成路基改扩建88.7公里,浇筑混凝土路面131.6公里。野猪河桥、老厂二组桥、野鸡水井桥已完工投入使用,大旭宇大桥、羊歇地中桥建设项目开工建设。3项31公里县乡道窄路面加宽项目已完工。十八大以来南华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8.19亿元,全县农村公路路面等级和公路通畅率大幅提升。楚南一级公路建成通车,G320国道改造项目正在实施,老高坝工业园区大道项目有序推进,楚大高速南华收费站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全县公路网络进一步优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期间南华县公路建设将以国道和省道建设为引领,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外联内通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综合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两纵四横”公路主骨架,重点抓好楚南一级公路和320国道南华境内的提升改造建设,配合做好昆楚大高速复线相关工作,争取实施南景高速公路南华段建设、礼舍江跨江大桥建设等项目。推动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到2020年实现建制村全部硬化路,50户以上自然村硬化率达50%以上。

    “两纵”:南景高速公路、南西三级公路(南华—西舍路)。“四横”:国道320提升改造(牛凤龙至天申堂段)、牛沙三级公路(牛凤龙—雨露—后甸—柿子树—上庄科—索厂—沙桥)、紫普三级公路(紫溪山风景区—镇模河—二街—五街—六把地—祥云县普棚镇)、弥河三级公路南华过境段。一街河南北两岸环山公路(北线:王湛庄—草甸发—团山—羊歇地—石头窝—弥渡德苴南线;分水岭—臧当—羊成庄—龙潭山—起岔夸—楚雄西马郎)。礼舍江跨江大桥:罗武庄至弥渡德苴、红土坡至大旭宇、马街镇诸葛营至八角3座跨江大桥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南华县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克难奋进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全力强化养护管理水平的提升;全力强化运输服务能力的提升;全力强化依法治交及行业监管能力的提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看!一条条路面平坦、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农村公路成为便民路、致富路、产业路、扶贫路、旅游路、文化路和健身路,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2017年以来,楚雄市累计投资15.94亿元实施东南新城、花果山、万家坝3个片区路桥网项目162项,桥梁7座,总长73.66公里

鹿城人居赛滇中

——楚雄市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纪实

彝海公园一角

 

楚雄州、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楚雄州体育中心桃园湖提升改造工作

 

楚雄州体育中心桃源湖体育公园步道

 

楚雄市鹿城东路改扩建后的笔直道路

 

楚雄市鹿城东路扩改建生态停车位

 

 

 

 

 

 

 

 

 

 

 

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艺术雕塑

 

扩改建后的白龙路

 

茶花大道“崭新”亮相

      周家琼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为提升楚雄滇中城市集群发展的带动辐射、集聚吸引能力,促进区域全面发展,必须促进城市形象大提升;城市能力的大提升,又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要基础。只有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才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面貌,才能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多年来,在楚雄州、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楚雄市住建局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项目建设,以良好的成效支撑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7年以来,楚雄市累计投资15.94亿元实施东南新城、花果山、万家坝3个片区路桥网项目162项(建成77项、续建25项、新建60项),桥梁7座,总长73.66公里。东环线、西环线一标段、阳光大道、彝海北路、铜鼓路等城市主干道及桥梁已建成通车,建成自行车专线50公里、健康步道62公里,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50个,投放共享单车1000辆;打通固业路、广平路、茶花大道等多条断头路;改造完成西山公园、福塔公园、龙江公园、桃源湖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项目。

    美化环境 丰富道路景观 

    在楚雄州体育中心桃源湖体育公园,记者看到,突出的道路重要节点呈现特色景观效果:在现有行道树、绿化带的基础上增加了色彩丰富的民族彩绘;对沿途道路进行绿化、亮化提升,丰富楚雄州体育中心沿线的常绿灌木丛,灌木球、灯柱等绿化景观,从而展现出多层次色彩宜人的道路景观,体现“花缀枝不断四季春”的特色。

    楚雄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管理科科长赵啟满告诉记者,桃源湖体育公园建设时间较早,场地和周边景观规划混乱,尤其是道路交通系统不够完善,和现代化体育场规划脱节、落后。为迎接60年州庆,同时打造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主,集竞技体育、运动员培训、群众健身、休闲娱乐、体育产业开发为一体的休闲运动场地,创建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的城市形象,营造互动、互补的体育休闲健身娱乐气氛,楚雄市住建局以聚集人气,充分体现楚雄“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的城市特色和楚雄人民热烈拼搏向上、激情创新的体育精神面貌为定位,按照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对桃源湖体育公园,体育场三角绿地,北入口、东入口,内部道路交通系统,周边建筑构筑物外立面,停车场地、球场围墙,绿化,景观小品配套设施8个方面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道路改造9000平方米,完成绿化种植6900平方米,栽植胸径18-22厘米香樟80株、八月桂3株、清香木3株,种植黄杨球、海桐球、红花继木球、红叶石楠球、大叶黄杨球1700个,安装景观灯67柱,区域内周边建筑物外立面改造1.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 1300万元。目前,楚雄州体育中心公园建设项目已竣工,该片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及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提升。

    以人为本 优化道路功能 

    道路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是惠民、便民。在对鹿城东路的道路扩改建中,楚雄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整治,最大化发挥城市道路功能的作用,方便市民出行。赵啟满介绍,楚雄市住建局于2018年12月开始对楚雄市鹿城东路(雄宝路至青龙河西路)进行提升改造。该工程道路全长约420米,南、北侧改造宽度约18米,计划投资72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建机动车道全长570米、宽3米,人行道块铺设面积2500平方米,自行车专用道全长800米、宽2.3米,健康步道全长760米、宽2米,安装路灯22盏,建设生态停车位80个,绿化带种植乔木200棵、小灌木约1850平方米。目前,该工程已完工。

    楚雄市鹿城东路东兴中学段,学生上学、放学人流量、车流量大,交通经常受堵,通过道路扩改建后,拥堵现象得以改善,深受东兴中学师生、家长及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如今,呈现在市民眼前的是:笔直的道路、清晰明了的交通标识、整齐有序的绿化景观、平整的路面……然而,谁能想到这些变化只用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谁又能想到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楚雄市住建局及相关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艰辛和汗水。

    彝都大道(福塔路至瑞东路段)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此项目位于楚雄市东南片区罗马庄园小区旁,计划投资为8833万元。其中道路工程长约800米,宽60米,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及路灯、绿化、交通、给水等配套设施;地下干线综合管廊长0.8公里(单仓断面为宽3.1×高3.4米,入廊管线种类为给水、电力、通信、再生水),工程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全段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约700米道路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路灯、绿化等附属工程施工,完成投资5874万元。

    公园提升改造魅力四射

    近日,到彝海公园游玩的市民发现,公园里增加了多处带有民族特色的雕塑,作为市区的公园,无论是植物栽培,还是各类休闲设施建设,彝海公园都是市区所有公园中最成熟完善的一个,此次的提升改造,将对公园作哪些改变呢?

    赵啟满介绍,彝海公园特色提升改造雕塑工程是在尊重彝海公园原有风貌基础上,依托楚雄神奇悠远、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以楚雄彝族非物质文化为核心,以十三组艺术雕塑的展现形式分别体现了梅葛文化、毕摩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舞蹈文化等彝族文化内容,以“保护与传承”为目的,将彝海公园打造成为楚雄——“彝族文化的海洋”,让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人类连接过去和现在架设文化特色桥梁,且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宗教信仰、生活、生产方式等,是民族信仰、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工程主要在彝海公园内设置:葫芦文化、彝族大刀舞、彝族摔跤、彝族梅葛、打陀螺、彝家儿女、彝族刺绣、彝族老虎笙、彝族大三弦子舞、彝族赛装节、古彝文、镇南月琴、彝海公园、彝海公园碑记雕塑等13组特色雕塑,估算投资约3600万元,工程于2017年12月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

    此次彝海公园提升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彝海公园形象,让公园环境更美丽宜人、市民休闲锻炼更舒适自在。

    完善设施 提升城市环境

    一直以来,楚雄市住建局坚持在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中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把城市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城建就是发展、城建就是民生、城建就是形象、城建就是产业”的理念,下更大气力、以更大担当推动城市建设工作,加快“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建设,为楚雄市建设现代化城市积极贡献力量。

    道路的改扩建关乎民生、惠及百姓。茶花大道监管方代表——楚雄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管理科车静玮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此次茶花大道工作的顺利推进,楚雄州、市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了楚雄市西南片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领导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和综合协调相关工作。

    茶花大道项目自开工以来,楚雄市住建局紧密团结各参建单位克难奋进、精确定位、坚定信心、优化资源、迎难而上,抢进度、充分发扬“担当尽责,苦干实干”的精神,全体工作人员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加大征地拆迁力度、增加资源投入、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采取平行作业和流水作业相结合等各种施工方法,为楚雄州60年州庆献礼。

    目前,茶花大道于2018年4月6日中午13点车行道全线贯通,茶花大道全长5.28千米,一标段起于三家塘、止于路桥四公司住宿区,二标北起路桥四公司住宿区、南至灵秀路。项目建成后,对完善城市西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促进茶花谷片区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环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茶花大道全线打通后将与灵秀立交桥、万家坝片区茶花大道和东西环线相连接,形成城市外围主环线,对分流320国道和老城区车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确保节点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楚雄州60年州庆献礼。

    平坦整洁的路面,“五彩缤纷”的绿化带景观作为楚雄茶花大道、白龙路率先完成的改造工程以“崭新面貌”亮相。优化升级后的茶花大道,无论道路通畅度还是美观度都有了较大辐度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全面推进内外一体化建设

    着力打造“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城市魅力,是楚雄州、市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把重要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展示给市民的,或许不是金壁辉煌的胜景,或许不是灵动的语言,而是一种用心带来的浓郁的民族风情。楚雄市在对重要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写满了市民对“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为了这个美好梦想付出的激情与艰辛。迎难而上的楚雄市住建局,凭着锲而不舍的努力以坚实的步伐、更负责任的态度,坚决贯彻楚雄州、市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从组织领导、责任分解、工程质量等各个方面狠抓落实,举全市之力推进重要城市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为打造 “中国彝乡·滇中翡翠·红火楚雄” 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使楚雄市道路整治效果明显,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通畅、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素有“鹿城”之称的楚雄,泼绿入画,成就大美。这座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城市,充满了青春气息和活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打造幸福楚雄工作中,楚雄市全面推进内外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拓宽展新平台新空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让楚雄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采访期间,记者到楚雄州体育中心桃源湖体育公园、彝海公园、西山公园、福塔公园、龙江公园等散步,几乎看不到任何果皮纸屑。不仅仅是路,各景点都非常干净。在桃源湖体育公园游玩的市民李大爷对记者说,楚雄市这几年城市变化实在太快,宽阔的道路,森林般的绿化,让整座城市树更绿了,灯更亮了,环境更美了,空气更加清新了,生活质量也更好了……幸福的生活使市民倍加珍惜,也大大增强了市民的城市归属感。

绿色,是建设宜居城市,打造幸福楚雄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果把城市规划比做一幅水墨工笔画的制作过程,楚雄无疑是成功的。于繁华中见悠然。记者对“城市让生活更幸福”的理解更加深刻。

 

决战脱贫攻坚 聚力跨越发展 持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进程

——牟定县共和镇党委2017年度工作纪实

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共和镇党委书记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财政补助建设的村集体经济大棚花卉初见效益

 

 

大棚蔬菜产业

 

    王 磊  詹树华  云南经济日报记者  杨德祥

    2017年,在牟定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共和镇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紧扣跨越发展主题,聚集各方力量,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坚持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保持了全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执政成效

    据统计,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2亿元,同比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779.4万元,同比增长86.7%,完成年初预算的236.08%;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340.4万元,同比增长11.57%,完成年初预算的219.2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增长57.9%;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59.65万元,超额完成59.6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91元,增长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1元,增长11%。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一是全面贯彻精准脱贫思想。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统揽脱贫攻坚工作,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总目标,探索形成帮扶工作“先难后易”和脱贫摘帽“先易后难”相统一的推进路径,共同构成了全镇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总体工作部署。二是认真落实精准帮扶要求。严格落实“六个精准”,紧紧围绕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工作目标,全年共开展2次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精准识别工作,新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27人,识别不精准剔除57户210人。通过落实“五个一”驻村帮扶机制、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大力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做到每一个贫困户都有符合自身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实现2017年脱贫退出192户609人。三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实施教育、健康、产业等24个扶贫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和“百日攻坚大会战”,强势推动资源和力量向脱贫攻坚聚集。整合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321.4万元,推进实施55个补短板项目,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推广“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扶贫模式,进一步强化贫困户与产业联结机制,培植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来源,牟尼茂缘花卉、新甸盛耘农业等一批农业扶贫项目初具规模,成为全县示范典型。发放243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211万元,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吸纳入社建档立卡贫困户199户,实现户均年分红收益3150元以上。发放204户797人生态效益补偿金、退耕还林生活补助、苗木补助资金16.89万元。组织开展各类技能、技术培训12场次456人次,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06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整改31户90人,投入政府补助资金1897.99万元,加快实施661户“四类重点对象”和93户非“四类重点对象”农村C、D级危房改造。分段式教育扶贫机制深入推进,全面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营养改善计划、信用助学贷款等教育扶贫政策,基本消除因学致贫,彻底消除因贫辍学。建立完善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养老保险和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发放61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资金230万元,兑付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金249人次13.2万元,社会保障稳步提升。

    城乡建设不断提速。一是县城功能明显提升。先后完成4批棚改工作任务,累计签约1960户,兑付拆迁补偿资金8.3亿元,拆迁面积达27.16万平方米。依法推进县城功能拓展用地征收工作,征收土地469.68亩,拆迁坟墓21冢,为县城绿化建设、县医院补短板项目实施、职教中心及县委党校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顺利启动茅阳南三、南四、南五组,龙池五组,兴和北一组、北五组小区建设,发科屯第四期留地安置小区顺利推进。二是农村环境大为改观。扎实开展提升人居环境行动,纵深推进农村“七改三清”,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投资308万元建成了26座公厕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金马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落地运行。依法开展“两违”治理,顺利推进黄莲塘、双树村危改示范村建设,落实配备24名土地专管员、166名土地规划信息员,拆除“两违”建筑86宗6012平方米。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有起色。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协同推进龙川河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提供改扩建用地335亩。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造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巩固退耕还林6600亩,封山育林15.5万亩,森林覆盖率60%。持续巩固余新施大路国家级文明村、兴和省级文明社区、牟尼习大河州级文明村、金马社区州级文明单位及新甸大新村、牟尼土主庙等7个县级文明村建设成果,2017年新创建龙池龙马池州级文明村、茅阳社区州级文明单位,文明创建呈现点上出彩、面上开花新局面。四是项目投资有作为。顺利推进“楚姚”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完成过境路段全部拆迁实物量调查丈量工作,征用87个小组永久性用地2061.38亩,征用临时性用地1011亩,拆迁坟墓727冢,拨付征地补偿资金7440万元,完成“清表”里程24.48公里,开挖施工便道15条21.1公里。顺利实施106件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22.5万元,投资1461.52万元的19个第九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开工建设,项目覆盖11个村委会。整合扶贫资金1176.97万元,实施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7个、财政一事一议项目4个。完成投资385.38万元,实施道路修复、道路硬化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23个。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38个,全年完成粮经作物总播种面积13.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3.2万吨、农业总收入32140万元。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普培训和技术指导;积极推广大户承包连片种植模式,培植20亩以上规模连片水稻种植大户60户,种植面积3016亩;争取资金24万元,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1.1万亩,实现亩均增产68.79公斤;有序流转土地13305亩,培植烤烟种植大户216户,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2094亩,率先圆满完成175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其中,上等烟比例68.73%,收购均价为30.04元,高于全县均价29.37元的0.67元,位居全县第一;成功引进85户种植大户,发展大棚鲜切花种植1500亩、大粒蚕豆8500亩、粉干青菜1500亩、其它经济作物1720亩;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全面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78亿元。工业经济良性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亿元。培育“两个10万元”小微企业75户,新增注册电商企业1户,累计成交额582万元。全镇建筑建材业、医药业、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化佛山庆丰湖旅游基础设施PPP项目顺利推进,全镇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不断兴起。

    发展后劲不断夯实。一是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有效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完成政务服务事项录入85项。顺利推进供销体制改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村流通工程”和发展“两社一会”,完成供销销售总额18640万元。深入推进殡葬制度改革,厚养薄葬新风尚逐步形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林权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水利水务、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深化。二是招商引资收效明显。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集群推进的思路,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机制,以发展农业、花卉种植、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目标,编制完成3个招商引资推报项目,到位资金4.75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任务数。三是科技创新力度增强。不断推动科技进步,优化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互联网”等运作模式,创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1个,创办社区科普大学1所,成立科技专家服务站3个,4个社区“科普e”站建成使用,打通基层科普传播“最后一公里”。完成机插秧移栽样板1200亩,成功实践现代无人飞机喷洒农药,防治水稻3600多亩,农业科技再上新台阶。

    社会民生不断进步。一是民生保障全面提升。认真落实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完成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26221人,收取保费535.61万元;完成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62400人;建立农村劳动力信息台账34264人,实现转移就业25631人。发放救灾救济粮6.77万公斤、棉被衣服800套,发放各类救济资金127万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14万元;扎实开展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新纳入低保对象578人,剔出不符合低保享受对象787人,追回违规领取资金1.1万元;发放各类优抚资金330.8万元;核发1362人高龄补助金81.7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71.1万元。克期完成“9·17”“9·30”洪涝灾害650户民房恢复重建,兑付补助资金1239万元,完成水毁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群众生产生活得到全面恢复。二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际盛完小作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考评点高质量通过国家级验收。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投资30万元新建天山、何梁卫生所,群众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开展各类文艺汇演480场次,争取州艺术剧院到余丁村委会开展以十九大精神及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1次,全镇共举办了脱贫攻坚专题文艺演出283场次。扎实推进工会、妇联、共青团工作,共完成21名新兵征集任务。三是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干部学法、在线考法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任务,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扎实开展9次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提出现场整改意见116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聘请24名信息员,依法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24起,受理消费者举报投诉案件33起,坚决铲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威胁”。

    党建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持续抓紧基层党建有成效。持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行业特点,在社区继续开展“一亮三争”主题实践活动,在农村开展“一亮五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成效明显。立足解决机关党建“灯下黑”和“两张皮”问题,在镇机关开展“百名干部进百村抢抓项目抢春耕”主题实践活动和“双联行动”,促进了年内重点工作落实。继续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2017年全镇共建有非公经济党组织40个,覆盖非公企业62个。圆满完成了总投资665万元的35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全镇已建成159个活动场所实现对308个村民小组的“全覆盖”。2017年建成了新甸、散花、牟尼等7个100万元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并已投入使用。围绕“将支部建在产业上,让党员聚在产业上,使群众富在产业上,将信心树在产业上”,集中打造了牟尼“花卉创业扶贫示范园”,累计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建成1554个大棚面积1080亩,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利润860多万元,全年增加群众务工收入500多万元。二是持续抓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进一步落实班子成员党建和脱贫攻坚责任制,制定实施《共和镇“五包五定”网格化管理和“五个一”帮扶联系工作方案》,完成了“镇村组户”4级脱贫规划编制,全面推进落实了“五个一”帮扶措施,群众满意度得到持续提升。共落实工作经费4.8万元,组织25支业余文艺演出队在脱贫攻坚中组织开展“自信、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正能量。三是强化了脱贫攻坚领域作风整治。重点针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专项纪律检查和工作落实情况督查,对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镇村干部,严肃进行通报、约谈、问责处理。2017年内共组织查办违纪案件4件,开展纪律作风督查9次,全镇有5人被通报批评,有1人被取消1个月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共组织开展“四项谈话”32人次,其中:责任主体提醒谈话18人次,组织提醒谈话4人次,函询谈话1人次,诫勉谈话9人次。 

    执政实践

    着力精准扶贫保脱贫。把脱贫攻坚作为2017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强化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措施,集中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集中抓好清河、余丁、柳丰3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通过发展种植养殖等帮扶措施,使全镇有劳动能力、有耕地资源、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着力农业农村促增收。 科学规划布局,认真落实提质增效措施,完成了2017年度烟叶生产收购任务,保持烟农收入、财税收入总体稳定。持续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依法有序规范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强化农业招商力度,培育种植大户,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着力项目实施促增长。围绕全县“十三五”建设规划,加强了项目申报和汇报对接,实施了一批农业、水利、扶贫项目。

    着力民生事业增福祉。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抓好控辍保学、寄宿制、营改计划、校园安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加强了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着力构建和谐保稳定。持续深入推进“法治共和、平安共和”建设,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齐抓共管,履职尽责,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着力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镇党委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立足基层实际,从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着力,细化措施,载体推进,将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抓出了新成效。

    执政经验

    回顾总结2017年党委各项工作情况,总体上看,共和镇经济社会发展良好、运行平稳,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十分明显,党建工作任务圆满落实,工作有创新,有作为,切实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是:一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才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是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才能在跨越发展中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必须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以担当的勇气、认真的态度、坚持的毅力立足长远打基础,拉高标杆求进步,才能成就共和跨越发展新业绩;四是必须始终立足镇情民意,更加注重群众受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五是必须始终保持奋发进取,与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合力共为,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创造无愧于使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骄人成绩。站在新的起点,共和镇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稳中提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升级转型任务十分繁重;二是民生改善的速度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县城建设、老城改造、项目实施等土地征用矛盾仍然突出;三是部分干部的思维理念、工作方式与形势要求还有差距,高效服务、优质服务、创新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全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今后,全镇将抓住问题要害,坚持改革攻坚,增强工作力度,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克服困难和化解矛盾,努力改进工作,提高执政水平,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南华县民族中学——民族教育一家亲

下一篇:——楚雄市总工会创新发展工作掠影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录入/责任编辑:董成丽Update Time:2018-06-16 20:15:42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