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发展云南正文

云南玉溪新平县:昔日荒漠变绿洲

发表于:2018-04-20 16:47:11|来源:新华网

  走进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党独箐小流域,闷热的河谷深处,昔日种甘蔗、玉米,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已被层层梯地所取代,连片的柑橘林染绿了整个河谷。三四月间,正是这种叫“沃柑”的柑橘成熟的季节,抬眼望去,绿叶间,橙红、淡黄果实满枝,色彩斑斓。采果、入箱、装车,喧嚣的山谷充满了“沃柑”的香甜。

  漠沙镇峨德村委会上新村村组长李文强边摘果子边说:“过去,这一大片都是‘靠天吃饭’的坡耕地,旱季栽不下去,雨季水土顺着山坡流。如今,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将4000多亩坡地改成梯地,建起了蓄水池、灌溉沟渠,还修好了机耕路……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三保地’后,又流转给红河谷果业有限公司种‘沃柑’,有60多户农民到公司基地承包管理果园,收入相当可观。”正说着,淹没在橘林中的管理户尹绍福冒出头来说:“我们夫妻俩承包管理了4300棵树,一棵树一年有十三四块的管理费,采一公斤果子又有6角的收入,两样加起来,一年苦个10来万不成问题。”

  党独箐小流域“三跑地”变“聚宝盆”的坡耕地治理实践,在云南并不是个案。从昌宁县卡斯镇小赤田小流域,到双柏县普龙小流域,再到永德、耿马、澜沧……随着小流域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深入推进,全省在41个县市区、将91条小流域36.8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变得又绿又富,为绿色发展提供了一条条鲜活而生动的路径。

  试点先行,切断水土流失之源

  大山之巅,大江之源,生态地位举足轻重的云南在维护自然生态方面任务不轻。山高坡陡谷深,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9600多万亩耕地中就有坡耕地6100多万亩,水土流失防治形势严峻。2015年,全省水土流失普查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0.47万平公里,占土地面积的27.33%;年土壤侵蚀总量约4.7亿多吨,是全国年土壤侵蚀总量的10%。按年均治理5000平方公里计算,初步治理一遍需20年。与此同时,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呼唤云南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必须积极作为。

  云南始终把防治水土流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连续实施以坡耕地综合治理及小流域治理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但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地理地貌特殊,让防治水土流失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得出结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而云南的坡耕地属于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

  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遏制水土流失,云南的探索与创新一步紧跟一步。2010年,云南省精心选点,确定昌宁、红河、文山、洱源、云县等5个市县首批启动实施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5个项目县分属云南省西南诸河的红河、澜沧江、怒江流域,包含了高原湖泊径流区、喀斯特地区、干热河谷区等不同的地形区域,气候、降水、土壤、水源等条件各有特点,基本涵盖了云南坡耕地分布广泛区域的各种类型,对云南全面启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项目启动后,5个项目县围绕建设目标,采取以小流域为单元,从坡到沟,从山脚到山顶,从上游到下游,合理布设生物、工程、农耕措施,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防治。仅仅一个冬春,5个试点县就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3.25万亩,坡地改梯地2.84万亩,营造水保林、经果林0.41万亩,修建机耕道路和作业便道80多公里,建排水沟渠100多公里,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监测表明,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年减少侵蚀量1.32万吨,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年3349吨/平方公里下降到617吨/平方公里。不仅生态效益显著,农民得到的实惠也不小。属于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区的昌宁县卡斯镇龙洞村委会,坡耕治理当年农民就见到了效益。“坡地改梯地,保住了水土肥,就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村里栽甘蔗的,亩产从3吨增加到7吨,种香料烟的,亩产从120多公斤提高到160多公斤,亩产值净增千元以上;辣椒、四季豆的每亩地收入咋个都有六七千。”村委会负责人兴奋地说。

  创新机制,为坡改梯注入活力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是显著的。由此,云南省加大投入,加快治理步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范围逐年增加,从最初的5个县扩大到目前的41个县91条小流域。尽管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但加快治理的资金仍然不足。如何吸引整合社会资金参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如何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坡耕地治理的积极性,保持这项千秋工程的生机与活力?水利等部门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不断以新机制、新做法破解加快治理步伐资金不足及农民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难题,开创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新天地。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合、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昌宁县吸引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销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年年迈出新步伐。在卡斯镇小赤田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县里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除中央、省级财政投入外,县财政配套88万元,整合香料烟公司投入39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各方投入形成合力,将6000亩水土流失严重的坡地改成梯地。春天,从工程的制高点望去,火红的木棉花下,蔬菜、香料烟等特色作物郁郁葱葱,满洼绿色尽收眼底。

  新平县党独箐小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引入玉溪红河谷果业有限公司投入7000万元参与治理开发,建成了4000亩“沃柑”园,昔日的流失区,如今山绿农民富。省水利厅水保处处长姜晓宁说:“几年来,社会资本参与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金额达463万元,在全省建起了不少的大果园、大菜园。今年,我们又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吸引社会资参与水土流失治理。”

  “请民参与”,建农民群众满意的工程是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又一探索和创新。过去,一方面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治理工程从项目立项、规划制定、建设内容到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建后管理都由水利等部门“为民做主”,项目区群众的意愿和需求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和满足,成为“旁观者”的农民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不积极,甚至反对。如何将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成既改善生态,又让农民有获得感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积极探索请农民参与治理项目全过程的参与式治理模式在多地实践。参与式治理将过去事事“为民做主”的做法,变为事事有群众参与,工程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治理工程上不上,先以户长通知书的形式征求治理区农民群众的意见;治理工程要干什么事,干到什么程度由农民首先提出意愿,之后再由设计部门根据群众需求做出规划,经专家审查报上级部门批准后,回到项目区公示,群众满意了,工程才能实施。项目实施中,工程招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由群众选出的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和监督;工程完工后的工程验收、运行管护农民说了算。农民群众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批评权的落实,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获得了新动力。

  改革创新无止境。今年,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又探索推行“农民自建”模式,将农民从参与者变成了指挥者。实行在项目区成立村民自建管理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项目区群众选举产生。工程项目设计、施工队伍选择由理事会做主;项目建设的原材料采购由理事会负责;施工中涉及的青苗补偿、征占地等由理事会协调;项目建设的资金使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全过程理事会说了算,水利部门负责搞好服务。治理项目由农民群众主导,激发出农民参与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干劲和热情。(记者 张锐)

相关文章阅读:
      ● 云南玉溪新平县:昔日荒漠变绿洲 ( 2018-04-20 )
      ● 云南将大力发展自驾旅游 推进汽车旅游营地开发 ( 2018-04-17 )
      ● 云南省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红” ( 2018-04-18 )
      ● 云南省不断推动侨务工作发展 ( 2018-04-18 )

上一篇:云南:支持中药饮片产业发展 到2020年实现千亿元产值发展目标

下一篇:云南丽江华坪县以茶为媒促发展

录入/责任编辑:杨晓媛Update Time:2018-04-20 16:48:30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云南少数民族网-云南省民族学会官方网站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