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环球游报》综合正文

西盟唱响边疆地区“脱贫歌”(下)

发表于:2017-12-14 18:25:00|来源:环球游报

勾画新蓝图  佤乡换新颜

西盟唱响边疆地区“脱贫歌”(下)

 

记者 张 密  通讯员 江 磊 汤保凤

 

唱响产业发展“致富歌”

“因为山区工钱的上涨,现在请人收割一吨牧草,需要支出100元钱;而且,人工收割牧草费时费力,效果不好。现在采用收割机后,不但效率大大提升了,也为种植牧草的民族群众节约了大量资金。”

在勐梭镇班母村党总支书记岩上的家里,摆着两台崭新的牧草收割机。看着这些大个头的“家伙”,岩上不停抚摸着收割机表面的金属漆,眼里闪烁出欣喜的光芒。

几年前,班母村就在岩上和村干部的带领下,率先成了了西盟红太阳施工队和西盟红太阳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揽周边的建筑施工和种植业、牧草业的发展。

西盟县按照省、市要求,积极推进经济领域改革,探索“企业农户一体、入股联营合作”的肉牛养殖模式。

通过着力转变观念,让“企业+平台公司+贫困户”成为试金石;着力转变态度,让群众成为产业建设主体;着力转变方法,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着力转变导向,让群众成为持续受益者的“四个转变”措施,加快肉牛产业建设,不断实现增收致富。

班母村8组岩里石家,伺养着3头黄牛,一养就是5年,不杀也不卖,没有任何经济增收。

为打破农村长期养“宠物牛”的落后方式,西盟县委、政府果断决策,大胆尝试;采取政府助推,企业引领,将扶贫资金整合注入县扶贫投资开发公司。

按照“生产资料权归政府、经营权归公司、合理分配收益”的改革理念,采取集中养殖、饲料供应、保底收购、辐射带动的方式,建设肉牛养殖区。计划新建年出栏肉牛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40个,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

以“企业+平台公司+贫困户”的饲养模式,由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认养肉牛,按标准提供养牛草料和认养肉牛利润再分配,获得固定报酬。

“皇竹草是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长到2米多高,是牲畜和牛最爱吃的饲料。而且种植简单,每年收获三四次,亩产每年可达10吨多。按照现在每吨190元的收购价,种植牧草的收入,每亩年收入可达到2000多元。而种植包谷的收入,每亩每年只有几百元。所以,近年来,村委会带动群众加大牧草种植,现在全村已经达到了1000亩的面积。”

岩上介绍,现在,我们还在加大对青储玉米的种植面积。将青储玉米作为饲料提供给养牛场,收入还将增加不少。

“以群众认养一头牛为例,提供草料收入2100元;加上入股分红,每年认养肉牛贫困户收入可达到2900元以上。”

目前,不少村组干部及群众通过到勐梭镇班母村拉巴科肉牛养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从思想上、认识上开始转变,都踊跃报名参加肉牛养殖项目。

“莫窝村的群众岩东、岩老、岩书等人,积极配合落实建肉牛养殖场地块50亩,承诺种植饲草和青储玉米,向产量要效益、要增收。目前,其他群众也纷纷跟进。”

岩上介绍,因为着力转变观念,现在,“企业+平台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已经成为西盟产业发展的试金石。扶贫工作也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形成了“一村一业、一村一景、一乡一品”的新格局。

同时,西盟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简政放权,部门优质服务,形成了亲商、爱商、护商的产业建设氛围。让落户的企业安心干事,让计划来落户的企业有信心谋事。

西盟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郑青江,到莫窝村、班哲村调研核实肉牛养殖场选址,看到村组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涨,当即表示:“肉牛养殖是门技术活,要选好址建场;看好地,种青储饲料;还要与时间赛跑,加快各项建设进度。”

莫窝村总支书记叶青介绍:“我们当村干部因为收入低,被外出打工回来的人看不起,真是想不通。现在,就想着一定要把肉牛养殖场办起来,即解决贫困户的增收,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能逐步改善村组干部的待遇。那时候,我们说话做事,就更有底气了。”

班哲村群众岩江和岩明,听说村里要养肉牛,喜出望外,纷纷表态:愿意让出自家的地,建肉牛养殖场。

 

 

目前,西盟的民族群众,已经成为产业的建设主体。

佤族群众通过农民托养、企业饲养、销售分红的方法,集中圈养肉牛,大大缓解了群众因劳动力不足和销售不均等难题,使大部分贫困群众可以“腾”出手来发展其他产业。

肉牛养殖的水平,关键在赚钱。

为做到风险可控,西盟县开展肉牛养殖主要采取“企业(三江并流公司)+平台公司(西盟扶贫开发公司)+农户(建档立卡户)的方式,通过企业带动引领,解决了群众没本钱、建档立卡户无产业增收的问题,也为群众提供了培训学习和打工平台。

现在,西盟共有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养殖肉牛618头,入社贫困户466户,户均收入达1000元以上。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借“地”发展扶贫产业,借“势”实现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同时,大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聘用一定数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助实现增收的条件上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肉牛养殖。

宽敞明亮的彩钢瓦大棚里,机器撒饲草的标准化车间里,膘肥体壮的牛群在争先卷食着草料,车间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唰唰”声。

“目前,西盟三江并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西盟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西盟建设的养殖小区涉及5个乡镇的13个养殖点:勐卡镇5个点、新厂镇3个点、勐梭镇1个点、力所镇1个点、翁嘎镇1个点……共涉及建档立卡户1690户6303人,项目计划总投资2.9亿元。”

班母养殖小区负责人吴成义介绍,建设项目以实施集中圈养为重点,做到建档立卡户全覆盖,建档立卡户户均饲养1头以上。随着西盟县肉牛养殖项目的投入,项目区人工草场种植面积将达到12000亩,饲草饲料年增产鲜料40万吨。

“目前,西盟所有养殖小区的存栏量在3000头,到年底将增加到8000头。明年,将达到12000头的存栏量。”

吴成义介绍,适合在西盟广泛养殖的云岭牛生长快、肉质好、耐寒少病,从出生到上市只需要一年半,体重就能达到800公斤。云岭牛出栏后,将进入公司在昆明的屠宰场,牛肉将销往全国各地。

西盟县实施产业扶持坚持为贫困户增收为目的,打破了以往简单发钱、发物的扶贫方式,更加注重了产业的可持续和贫困户的长期增收,唱响了产业发展的“致富歌”。

 

 

唱响边疆地区“脱贫歌”

2013年,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9011户29563人;2014年——2016年共脱贫3058户10314人;2016年实现9个贫困村出列、2991人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至5526户17756人,全县贫困发生率22.46%。2017年6—8月,开展了动态管理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420户19694人。

2017年,计划实现8483人、5个贫困村脱贫和新厂镇脱贫出列;2018年,计划实现勐卡镇、力所乡和18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县摘帽;2019年,计划实现2个村脱贫出列;2020年,进行巩固提高……

在介绍起西盟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李世华介绍,2015年以来,西盟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普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脱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西盟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工程高度重视、紧抓不放。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思路和要求,立足西盟贫困实际、资源现状,紧扣形势政策,扎实有力推进脱贫攻坚。

“组织实施了产业发展、专项扶贫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整乡推进、上海对口支援帮扶、以工代赈、兴边富民等建设项目。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居住条件、村容村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李世华介绍,西盟通过高位推进责为先、拼博启航筑安居、培植产业补短板、夯实基础破瓶颈、以人为本强素质、对标对表促脱贫、措施有力抓整改等措施,全面唱响了边疆地区的“脱贫歌”。

在高位谋划、明晰思路;细化规划引领,多规聚焦合力攻坚的同时,还突出了精准施策,挂图作战分类攻坚;落实资金整合,九龙出水聚力攻坚等措施。

截至2016年底,共筹集金融信贷资金6.16亿元、落实浦发行贷款2.52亿元、农发行贷款3亿元,申请国开行贷款6.6亿元、邮储行普洱市分行产业项目精准脱贫贷款资金1亿元。积极向中央、省、市争取专项扶贫资金和发改、住建、国土、交通、水务、农业、林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24631万元。

“抓住上海杨浦区、黄浦区对口帮扶和港中旅集团定点帮扶机遇,争取帮扶资金9653.5万元。2017年,将符合整合范围的资金1.8亿元,全部进行整合,共脱向85个项目,其中62个产业发展项目,补上西盟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滞后这块最大的短板。”

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部门服务、社会参与,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统筹推进”的原则,探索“精准安居”工程建设的“六个破解”工作法,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1133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6个点1513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补助总投资5.14亿元,实现了近50年来未完成的安居梦。

 

 

西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解决脱贫制约、增强发展后劲的战略举措,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加强项目策划及储备,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融资力度,加快实施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关系脱贫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目前,县乡公路实现油路化,乡村公路基本实现硬化,所有村民小组实现组组通,县、乡、村公路硬化率和自然村公路通达率均为100%。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文化卫生、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

同时,西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内育外联龙头企业为抓手,以品牌农业为重点,坚持打好“绿色、生态、特色”三张牌。

2016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4个,茶叶3.8亿元、橡胶1.09亿元、蔗糖1.57亿元、旅游5.23亿元。坚持长短结合,种植冬季马铃薯1000亩,产量1970.3吨,产值236.436万元;种植西盟米荞2.5万亩,产量0.15万吨,产值1200万元。做到了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项产业覆盖。

另外,积极推进与三江并流公司肉牛产业项目合作,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扶持,引进扶持阿佤香食品有限公司、西盟佤山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后续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注入动力。

在安居兴业、产业提升上,西盟县坚持念好“山字”经,唱好“茶米”戏,打好“猪牛”牌,大力发展“八个一”兴业工程和绿色产业。引进云南藤临红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阿佤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对茶叶和冬瓜猪进行精深加工……

大力推进林下资源开发,种植石斛、砂仁、灵芝等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生物药业;鼓励云南安得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林下生物药业种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冬马铃薯、冬早蔬菜等秋冬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现在的西盟,已经变成了“河谷橡胶绿如蓝,梯田蔗粮青波翻;半山茶米色添香,山顶树林万宝藏”的美丽画卷。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12月15日A4版)

相关文章阅读:
      ● 西盟唱响边疆地区“脱贫歌”(下) ( 2017-12-14 )
      ● 省农业厅为西盟群众送上精神大餐 ( 2018-03-04 )
      ● 西盟构建村民自治体系助脱贫 ( 2018-05-04 )
      ● 西盟打造佤山扶贫铁军 ( 2018-06-15 )
      ● 西盟探索“扶贫车间”助力脱贫 ( 2018-06-21 )

上一篇:“1+4”工作模式 破解群众矛盾纠纷

下一篇:传承仁心药 弘扬济世方

录入/责任编辑:陈克东Update Time:2017-12-14 18:35:23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