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环球游报》旅游云南正文

云端“废城”知子罗(上)

发表于:2017-08-25 16:55:37|来源:环球游报

 

知子罗,一座位于云端的废城,一座尘封在记忆之中的繁华之都。在这里,太阳因为高山的遮挡,晚起早落,山城峡谷常被笼罩在浓雾之中。

知子罗的山麓,有天外来客——飞来石。山顶有心静神宁的高山湖、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有最好的生态茶——老姆登茶和怒江独有的漆树品种——碧乃金;有老姆登和谐宗教文化、古人类活动遗址腊斯底岩画,还有远征军、驼峰航线等历史遗迹。

在这里,可以远眺气势恢宏的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鸟瞰怒江大峡谷。

知子罗,一个令人难忘的地方,她曾记载了一段历史,曾有过耀眼的辉煌。1974年以前,知子罗是怒江州州府所在地,1986年前是原碧江县政府所在地。

在怒语里,知子罗意为“富裕的地方”。

她历经风雨,是怒江大峡谷人文积淀较深的地方。在这里,你会听到很多有关知子罗的奇趣传闻。这些优美的故事,会把你带进那遥远的远古时代……

80年代中期,地质部门根据日益加剧的山体滑坡情况进行调研,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知子罗存在着大面积滑坡,有城毁人亡的可能。1986年12月,碧江县被撤销,知子罗也人去城空,只剩下世居民族——上千名怒族群众仍在这里生活。

从此,这里沦为“废城”。

如今,30多年过去了,未知的灾难还停留在预言中,知子罗却依旧是一座“废城”。当年的新楼,已斑剥破旧,一些群众又搬进空了很久的房子。

从昆明到知子罗,穿越时空的界限,让我们扣开记忆之城的大门,去探望那些仍在这座记忆之城里居住的古老民族的“今世子民”。

 

对怒江有一些了解的人,一定知道知子罗。

那座尘封在记忆深处的昔日繁华之地,今日废弃之城。

知子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9个怒族村之一,坐落在碧罗雪山海拔2023米处的山梁上,比怒江高1000米。

她历来是怒江通往内地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盘山公路一路攀高,车行在山崖边,路很窄、弯很大,海拔在节节攀升,怒江也越来越低,怒江对岸的高黎贡山却越来越近。车窗外,忽然飘过一片云层,瞬间大雾弥漫,遮住了视线,能见度骤然下降,打开防雾灯,没用,索性把车停下来。

转瞬,云开雾散,居然吓了一跳,原来已置身云端……

知子罗,一个昔日边的陲都城,如今变成了一个自然村。

知子罗,一座位于云端的废城。

一座废城,一段故事……

废城知子罗,一个从中国地图上消失的地名——碧江县。

拨开云雾,我们看到1000多年前,远古氐羌系中的一支乌蛮部落后裔,正越过碧罗雪山,从澜沧江两岸来到怒江上空的知子罗繁衍生息,他们自称“怒苏”,是碧江怒族的起源。

更早时期,他们的先辈由中国西北向西南迁徙。大约从隋唐开始,再从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丽江地区,逐渐西迁到兰坪澜沧江流域。

知子罗是怒江峡谷早期仅有的几个集市之一。居住在更高处、同为乌蛮部落后裔的傈僳族下来赶集,用傈僳语称赞它“知子罗”,意思是“富裕的地方”、“好地方”。

这里,也被誉为“深山里的蓝宝石”。

知子罗山势高峻,地势雄伟,是能俯瞰怒江大峡谷的少数通车的地方之一,她的奇特景观显示出诱人的魅力。

左边是巍峨的碧罗雪山之顶,右边是苍茫的高黎贡山之雪;脚下千余米是咆哮的怒江,激流滚滚。江与山的中间,是若隐若现的梯田房舍,层层而上;周围平缓的山坡植被茂密,劲柏青松,郁郁苍苍,绿浪翻涌。

在很久以前,外面的人要从兰坪经一条盐茶古道,翻越碧罗雪山,经知子罗才能到达怒江峡谷。

因为历史上知子罗一直是怒江通往内地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所以知子罗也经历过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多重统治。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云贵总督硕色在奏请划清丽江、云龙、保山、腾越的土人辖境奏折中,提出把知子罗划归丽江府管辖。

1912年,云南地方政府派遣怒俅殖边队进驻这里,设知子罗殖边公署;1916年改为知子罗行政委员公署,1932年改设碧江设治局。1949年碧江和平解放,1954年成立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后改为州),县府、区(州)府都在知子罗。1959年,7625部队的团部也设于此。

这里,曾一度是怒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1962年,随着怒江第一条公路(保山瓦窑—碧江)和1973年碧福贡(碧江—福贡—贡山)公路的通车,知子罗显得孤悬于碧罗雪山之上,开始落寞起来。地域狭窄、交通不便、蔬菜供应困难等,逐渐显露出来,人马驿道仍是这里通往内地的主干路之一。

1973年,怒江州府迁至山下怒江边的泸水县六库镇,知子罗仍为碧江县府驻地。但是,随着州府迁到六库和部队调防,碧江县城变成了死角,失去了中心地位和作用。

历史的发展,常常给人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结局。

在后来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因为种种原因,知子罗的命运一波三折,不断逆转。一次次地经历痛苦和失落,终究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成为一座沉寂的“废弃之城”——

1979年9月20日至10月6日,碧江连续16天大暴雨,造成60年来最大的洪灾,全县死亡23人,重伤16人;县城北部和南部出现多处滑坡和开裂,最长开裂达50米,地面下陷1米多。

此后几年里,碧江县多次提出迁城,均因选址出现泥石流而未能实现。

1985年12月,碧江第三次提出迁城。

碧江三度提出县城迁址,前后历时7年,最后却出人意料地被撤销县制……

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知子罗、碧江县、怒江州,为建设开拓、保卫边疆、挥洒热血、贡献过青春年华的一代人而言,州府搬迁、碧江撤建、知子罗废弃,无不一次次在他们心中引发失落和痛苦。

因为,知子罗对他们而言,曾是他们生活工作过的州府及县驻地,曾是他们从基层上来办事的机关所在地,曾是他们与外界往来和沟通联系的必经要道……

他们心中有着永远割舍不断的情愫和记忆,有种难以言表的情感。

繁华已随风而去,多少碧江人怀着不舍之情,一步一回头地迁离故土;多少心酸往事也终将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被遗忘,最后在风中化为无形……

知子罗虽比不上楼兰古城、吴哥遗址,但是,她在怒江州的发展史上,也楔刻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州府搬迁、碧江被撤,一个县城永远从地图上消失了。

撤县时,特意从大理请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八角楼才竣工不久,名为图书馆,却还没来得及放进去一本书;县进修学校才搭起2层的支架,门窗还没安上就全拆了;4层的工商银行大楼才启用1年;可容纳千人的电影院才放了3天电影,就沉寂下来,不久拆了给山下两个乡各建一个中型影院。

县城搬迁后,知子罗全村13个村民小组,除了知子罗下村2个组处于安全地段,其他11个组都获得了分房福利。这时,地处边疆、经济尚不发达的知子罗村,却提前跑步进入“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于是,州长办公室燃起了木柴,银行保险库里唱起了歌,新华书店里众人在猜拳喝酒,武装部里一对新人刚入洞房……

农民住进威严的政权大楼,这在全国估计是独一处。

1987年8月底,撤县搬迁工作全部结束。县城开始被知子罗村公所接管,住在县城周边的知子罗村民纷纷涌入。由于处在县城南北滑坡带上的所有房屋全部被清拆,住在上面的170户群众共738人,搬到县城中间的安全地段,分别住进了县里留下的瓦房、平房和楼房里。

老村支书李忠雄那时在村里当干事,每天忙着分房。县工作组照顾他,把原部队团部副团长住的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楼,分给了他。

褚红色的门、明亮的窗玻璃、原色的木地板,让他一家子刚住进来时还不太适应。前些年,房子漏雨严重,儿子嫌屋瓦朽旧,要用木棉瓦替代,老李坚决不同意,宁愿花8400元去翻新。他觉得还是老的好,就像屋里的铁杉木板,虽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年龄,还是有新木比不上得结实。

当尘埃落定,人去城空。昔日繁华如梦的知子罗,一下空寂下来。这个曾是怒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成了怒江大峡谷中一座凄凉的城市。

一切都定格了,一座城市都可以说没就没,更何况是人。

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在山顶上随风散去。

从此,这里成为废城。

从此,物是人非,知子罗的繁华不再,有的只是远在天边的一种寂寞。

从此,千年的知子罗,成为记忆中的废城……

(未完待续)

记者  张 密 (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7年8月25日 A4版)

 

相关文章阅读:
      ● 云端“废城”知子罗(上) ( 2017-08-25 )
      ● 云端“废城”知子罗(下) ( 2017-09-11 )

上一篇:从那柯里追寻茶马文化足迹

下一篇:100幅荷花照片美倒观众

录入/责任编辑:吴敏昆Update Time:2017-08-25 17:06:53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