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故事在书中记录传颂,有的故事在老一辈人对下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得到延续,而有的故事则是在厨房、餐桌、碗沿、筷子间流转,最终在舌尖上得以流传。曲靖,古滇国腹心地带,三四千年前,曲靖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种植水稻,创造文明,开创故事。

虽然以工业城市著称,但曲靖却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这里的先民及人们在吃上颇具匠心,竟然开创了数十种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继而拥有“游到云南,吃在曲靖”的美誉。这不,就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2月中旬,曲靖举办了“曲靖地方十大名菜”评选活动,选出了曲靖十大传统名菜,现在就来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十大传统名菜吧。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云南省著名汉族特产之一,因产于宣威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切开断面,香气浓郁,色泽鲜艳,瘦肉呈鲜红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头略显桃红,似血气尚在滋润。其品质优良,足以代表云南火腿,故常称“云腿”。

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黑皮子

宋朝光佑年间,曲靖有位年青的乡间厨师姓刘,炳承家传,做得一手好菜。刘师傅做的“八大碗”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因此,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多有人上门请他主厨,刘师傅常忙得不亦乐乎在传统的“八大碗”中,用五花肉做的红烧肉必不可少,也是餐桌上受欢迎的美食之一。看到大家都喜欢吃红烧肉,善于动脑筋的刘师傅琢磨如何用五花肉再做些新菜。

百多年前,由于原料受限,菜的品种都不多,刘师傅借鉴千张肉的做法,把五花肉连皮先切成块,煮至六七成熟后,抹上蜂蜜和白酒,再放进烧热的油锅里煎。经过水煮油煎的五花肉,色泽棕红发亮,入口肥而不腻,甜味适中,味道滋嫩,乡亲们品尝后众口称赞,问这是道什么菜?刘师傅根据其制作特色并对应“红烧肉”,灵机一动取名“黑皮子”,由此逐渐传开,成了曲靖日后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看家菜,一直流传至今。

宣威小炒肉

宣威小炒肉那么好吃,那么出名是为什么吗?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宣威的土猪和我们宣威人一样爱吃大洋芋,一天比我们吃得多得多,它们觉得它们的生活待遇和人类一样一样的,所以一天老高兴啦,在舒适愉快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猪肉自然稚嫩,香气扑鼻,吃起来有快乐感。

这个好像奶牛场给奶牛听音乐能够提高产量的事也是一样一样的。真正的宣威土猪吃的是山里的大洋芋,大萝卜,野菜,玉米等天然食材,没有喂饲料,大山上放养,在这么自由的、舒适的愉快的、环境里生长出来的猪肉自然稚嫩,香气扑鼻,吃起来确实有快乐感。

曲靖糊辣鱼

糊辣鱼,曲靖人认为是曲靖唯一自创,不含任何外界制作手法和工艺的地道本地菜。糊辣鱼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曲靖,自古便称得上“鱼米之乡”、“衣食富足之乡”,当地农户根据口味习惯,利用自产的、常见的辣椒用炝煮的方法,因为烹饪手法独特,保留了鱼中含有蛋白质,鱼肉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结构松软,水分含量多,肉质鲜嫩。

鱼类组织中有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胶原蛋白和粘蛋白,当煮沸后成为溶胶,冷却后成为凝胶,这就是鱼汤凝成乳白胶冻样状。鱼类含有一种含硫氨基酸叫牛磺酸,它能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有利防治动脉硬化把鱼弄得如此这般“辣香味”独特,可见厉害。吃过糊辣鱼的朋友,从味觉的感受上应该是十分深刻的,糊辣味浓郁的鱼汤泡饭也是值得怀念的。

陆良板鸭

曲靖市陆良县是云南省第一大坝子(平原之意),有“鱼米之乡”的美誉。陆良大坝子的南盘江蜿蜒似带,缓缓流过。陆良水资源丰富,江河沟渠纵横,密如珠网一般,加之这里四季如春,是养鸭难得的好地方。“改革开放以来,陆良大力发展养鸭业,平均每年的饲养量达到30万只。除自食和做烤鸭出售外,每年有20万只左右加工为腊鸭出售。

是选用壮而肥的仔鸭宰杀后,用适量食盐腌制而成的,每只重2公斤左右,造型为杏仁形,挂于室外清洁、干净、阳光充足和干燥通风的烤鸭架上,风吹日晒,数日后晒干即成板鸭。腊鸭独具特色,色白无毛,盐味适中,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品。每逢节假日,人们取来板鸭或蒸或煮。用来下酒。有人甚至用红纸把板鸭包起来,作为馈赠亲朋好友的礼品。

富源酸菜猪脚火锅

富源水酸菜好吃主要是富源的水和气候特点,头天腌的酸菜基本第二天就可以吃,也称“浓鼻子酸菜”而在富源以外的,则无此味道,有好事的人把富源的水和原料,带出外地去用相同的手法腌制,仍然做不出在富源腌的味道,还会腌坏掉,而青菜、萝卜等料都是相同的。富源酸菜猪脚火锅,鼎盛时期是90年代中期,纺织厂下岗工人开的猪脚火锅城,大概有二三十经营户,当年吸引了各种层面的人蜂拥而至,生意十分火爆。后来搞房地产开发,规模小了许多,但在麒麟东路延线上,现在仍有许多酸菜猪脚火锅店,因为价格便宜、实惠、口感好、生意兴隆。在云南、尤其昆明,有商业小区的地方,就会有富源酸菜猪脚火锅店。

会泽羊八碗

会泽是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厚重的历史孕育了会泽绚丽的饮食文化。“会泽美食最有名的有三宝,分别是黑山羊、虹鳟鱼和洋芋。羊八碗:创办于民国初年,由家传第三代掌门人高级厨师王天顺先生主理。

会泽优质黑羊为原料,采用蒸、煮、炒、炸、焖、溜、滑等烹饪技法,制作的羊八碗系列名菜:峰浪望月、羊干巴、葱芫杂碎、四季水煮、红烧羊肉、黄焖羊肉、香葱沫肉、糊辣炒肝,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被云南省烹饪协会考评为“云南餐饮名店”和授予“云南名吃”等称号,成为会泽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葩。

沾益辣子鸡

相传在上世纪中后期,曲靖地区的沾益县,早就有民间炒制辣子鸡食用的说法,直至杜氏家人开办了以鸡为主材料的志晖园后,杜氏家人在辣子鸡的烹饪工艺上融入了杜家人的智慧和心血,在原来制作辣子鸡的基础上创出了自己独特的配方,推出以后,遂一发不可收拾,辣子鸡的研发成功,随之小店名声也不径而走,誉满滇东各地,时至今日,志晖园以鸡为主材料的各种美食,享誉中华西南三省乃至整个南方地区。

曲靖人目睹了杜家人从一个小店一步一步诚信经营发展壮大,直至现在规模不一的、统一名号的、三家店同步经营的全过程。每天一到早晚饭时间,食客峰拥而至,来晚了,没有台位的只好到店内空地上搭伙,甚至排队等候。各处或远或近、或拖家带口、或呼朋唤友的人们,冒着车来车往的尘土和喧嚣,依然直寻志晖园去享受津律乐道的美食。

洋芋鸡

相传,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宣威州(今宣威市)首任州长(犹今市长)张汉,听说本州宣化里上五甲凤凰山下阿务期村(今宣威市来宾镇河东村民委员会新民村)村民陈锦,身魁力大,入过蒙学,练过武功,曾率村民与土匪鏖战,并亲手砍杀5名悍匪,威震一方。于是在当年冬月的一天登门拜防陈锦,以寻保境安民之策。陈锦在家(今新民村陈大友老屋,遗址尚存)杀土鸡、煮洋芋、蒸荞麦饭、煮白米饭,用自酿的燕麦酒盛情款待张知州。

举筷之后,知州说:“足下知之,朝廷改土归流,分原沾益州为宣威、沾益两州,以宣布朝廷威德于乌东。本人不才,恐安姓夷人反叛,以负皇恩。敢向足下,有何霹雳手段?”陈锦把筷一放,两手一摊,朗声一笑,说:“有啊!”知州追问:“是何手段?”陈锦故弄玄虚地说:圣人早有指教。”知州急迫地说:“敬请明言?”陈锦一字一句地说“和为贵。”知州又假装胡涂地说:“此话怎讲。”陈锦站起来说:“就象这样。”一边说一边把铁锅里的炒熟的鸡肉和簸箕内还散发着热气的洋芋倒在一起,再把木甄里的荞麦饭倒在铜锅里,和白米饭搅拌,使之合而为一。

陈锦边拌边说:“鸡肉、洋芋,吃下肚子合在一起;荞麦饭、白米饭、吃下肚子也合一起。与其吃下才合,不如未吃就合。哈哈!鸡肉、洋芋合在一起,就成洋芋鸡了;荞饭、米饭合在一起,就成荞麦饭了。彝人、汉人改土归流前各是各,改土归流后都是朝廷的人了。彝汉杂居,主客共欢,夷汉相和,均沾利益。故日:和为贵也。”“和”,能只靠宣播文明,推行教化,万不得已,才用霹雳手段,故曰:宣化。

知州边听边思,突然猛拍脑门,大声说:“和为贵,好!”陈锦说:大人,好就快请。”知州边吃说:“足下不愧居于凤凰山下,大仁大义,有勇有谋,佩服!”陈锦说:“不过洋芋鸡,荞麦饭而已。”知州借着酒兴,拍着陈锦肩背大声说:“凤凰山陈氏洋芋鸡,香!陈氏荞麦米饭,甜!陈锦首创,代代相传。”然后,又若有所思轻呤道:“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第二年(公元1 728年),知州张汉准拔土官归公田600亩为学租田,办义学10馆。此后,学校代代相传,薪火不断;凤凰山陈氏洋芋鸡、荞麦饭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民国后期,陈氏洋芋鸡的第8代传人陈大洋把在浦在廷(邓小平夫人浦卓琳的父亲)兄弟开办的宣威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当师傅期间学得的“德和”罐头的制作理念产和某些技艺,融入陈氏洋芋鸡的制作之中。1995年,陈永发、陈永厚兄弟承传父亲技艺进一步开拓创新,使凤凰山“陈氏洋芋鸡”从阿务期走了出来,从而饮誉曲靖,传遍全省。

倘塘黄豆腐

倘塘黄豆腐生产世家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倘明洪武13年前,倘塘土著居民磨制豆腐食潭弃其浆。后随明军入滇过倘塘五尺道的南京籍200余户秦、秦氏汉人驻扎倘塘,并教会当地居民做豆腐的工艺及食用方法。自此,当地居民利用本地资源姜黄,结合秦、李氏汉人制作豆腐的工艺便制作出了历史悠久,工艺独特,闻名避遐迩,鲜嫩可口的线拴倘塘黄豆腐。

(来源:新浪旅游、微信公众号巨洲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