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环球游报》头条关注正文

扫雷官兵徒步验收雷场

发表于:2016-12-16 10:32:14|来源:环球游报

手牵手走过“死亡地带”

扫雷官兵徒步验收雷场

本报讯(记者 迟旭军 通讯员 王跃)“谢谢扫雷官兵,我们又可以耕种荒芜30多年的土地啦!”近日,在河口县桥头乡薄竹箐已扫雷场移交仪式现场,当地瑶族、苗族、壮族、傣族同胞代表身穿节日盛装,双手端喜酒,争先恐后地向扫雷二队70余名冒着生命危险,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排除万难,扫除红河州边境一线18块、面积4.436平方公里“死亡地带”上遗留地雷的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天,红河州、河口县、金平县、绿春县等军地相关人员和当地群众150余人,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中越两国的边界绵延1350公里,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埋下大量各种各样的地雷,使这里成了地雷的世界。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2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设着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了中国最复杂的161个雷场。这些死亡区,夺走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当地人民群众数千人的肢体,死伤的牲畜更是数不胜数,数万亩耕地荒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排雷作业: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4年,打通了通道、清除了居民区周围的地雷和爆炸物,保证边民的安全出行和生活。第二次是1997年至1999年,排出地雷的土地上不少成了中越红火的经济贸易区。此外,中越双方还在勘定两国陆地边界期间,共同组织了较小规模的勘界排雷。这些排雷作业对保障边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排雷行动,是在中越边境中方境内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由原成都军区抽组、云南省军区具体组织实施。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次排雷之前,中方一侧还有51片雷区、95个雷场,几十万枚还“沉睡”在地下的地雷等爆炸物,成了一个个“生命禁区”,严重威胁着边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计划扫除的雷区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和越南交界处,其中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于当年11月,由来自云南省军区、13集团军、14集团军、西藏军区的400余名官兵组成的扫雷部队分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边境地区展开排雷。扫除涉及6个县30多个乡镇的雷区,任务雷区总面积超过79平方公里,其中需排除的面积超过55平方公里。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排雷涉及雷区,是中越边境历次扫雷行动中最艰巨、最难啃的硬骨头,爆炸物种类多达30几种,是世界其他雷区所罕见的,扫雷任务极其艰巨。

 此次排雷作业当天移交的是红河州内已排除地雷的雷场。为了向世人证实移交的雷场已无地雷,扫雷指挥部机关和扫雷二队官兵,用中国军人独有的验证方式,手拉着手,徒步在已排雷场中来回行走,用双脚进行详细踏勘检测这些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带。

随后,军地双方签订了已排雷场移交文书,拆除了雷区封围标示碑,并在移交雷场种植了纪念果树。

据了解,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排雷作业任务,将于2017年底结束,届时将完成55平方公里雷区地雷等爆炸物的排除和24平方公里雷区的永久封围任务。排雷进度数据显示:目前,排雷官兵已完成扫雷17平方公里,占此次计划排除雷区面积55平方公里的31%。完成红河州境内雷场排雷任务的扫雷二队官兵,将转场至文山州的马关县地区,继续征战罗家坪大山、都龙等地雷场。

相关文章阅读:
      ● 扫雷官兵徒步验收雷场 ( 2016-12-16 )

上一篇:昆明将开展“法律服务五进”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维权难题

下一篇:“云南环保流动展”走进白石镇

录入/责任编辑:王有琼Update Time:2016-12-16 10:33:43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