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环球游报》能量曲靖正文

一个农业大市的发展变轨

发表于:2016-11-18 10:40:04|来源:环球游报

农业新发展 炫彩滇东北

一个农业大市的发展变轨

记者 浦绍猛 陈世林

近年来,宣威市强势推进农业现代化,逐步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宣威市地处滇东北,曾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烤烟生产基地”和“生猪生产基地”。但是,这个传统农业大市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生产规模看,组织化程度不高;从产品结构看,叫得响的名、优、新、特产品不多,比较优势不明显;从市场销售看,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缺乏强有力的中介“桥梁”,难以与国际国内大市场接轨;从农产品加工看,农业龙头企业屈指可数,产业链不长。

那么,如何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宣威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从多年来的“探索”到近年的准确“定位”,发展与超越层层逼近,印证了宣威农业发展的成长路径。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近年宣威农业的发展,我们选择“责任使命”。使命取代慢步,责任改变宣威。当责任与使命的脚步踯地有声,和谐社会事业与县域经济壮实却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改变着宣威的发展生态。

掌舵者日益增长的集体智慧与执政水平的提高,打开了宣威发展的瓶颈与制约。

 

夯实农业  粮食连增

“十三五”, 中央提出核心关键词“资源红利”: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红利。平权与均富,将是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绕不开的主题。

宣威市国土面积6075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道),全市总人口1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2万人。全市共有耕地293.27万亩,粮食产量和生猪产量均居全省第一,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八次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是云南省首批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末,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90.1亿元,比2010年的53.31亿元增加36.79亿元,年均增长11.12%;农业增加值由2010年32.5亿元增加到55亿元,年均增长6.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0元,比2010年的3735元增加5633元,年均增19.7%。

近年来,宣威市按照“稳粮强经调结构,提质增效谋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的原则,科学谋划,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农业产业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拓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全市完成粮播面积28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8.21亿公斤,总量、增量、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撬动社会资金10.6亿元,流转土地31万亩,建成特色产业园区50个、庄园2个。与云南白药集团、昆明龙津药业、联想佳沃集团、香港龙华等公司签订中药材、水果、蔬菜订单,实现产销链接。通过园区引领和订单生产,辐射带动全市100万亩特色经作发展,实现产值33.7亿元。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016个。其中,年出栏肉猪百头以上养殖小区667个、千头以上的养殖小区332个、万头以上的养殖小区17个。2015年出栏肉猪353.78万头,实现肉类总产53万吨,畜牧业产值56亿元。引进培育华西希望、神农集团、云淀淀粉、天使土豆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0个。其中,获QS认证的火腿加工23户、马铃薯薯片及淀粉加工4户、中药材生产及加工6户、辣椒加工3户、生猪屠宰2户,饲料、黑蒜、果蔬等农产品加工22户。

宣威市加强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份额大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2.8万亩,无公害生猪养殖小区9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个,认证绿色产品7个,省级农产品著名商标(名牌)17个,曲靖市农产品知名商标16个,出口备案农产品企业3户。

 

强基固本 创新引擎

宣威市在巩固农业现有基础的同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坚持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宣威市始终把新品种研发作为农业增量提质的第一要素,引进优质种质资源,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宣黄单”系列玉米良种12个、“宣薯”系列马铃薯良种5个、优质干椒品种“太坤1号”,培育出具有乌金猪血统的宣威火腿原料猪种“宣和猪”。强化技术集成组装配套,集成推广玉米“U型”“W型”抗旱集雨栽培技术、“六推、三控、三提高”优质高产栽培模式,脱毒马铃薯雾培法生产技术、马铃薯三季串换技术、马铃薯高垄双行栽培技术、侧膜覆盖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重楼仿野生驯化栽培技术、金铁锁黑膜覆盖避草技术、生猪“八改五统一四配套”养殖技术、马铃薯淀粉废水甲烷液化收集技术、重楼冷藏春化快繁技术。“十二五”以来,全市获品种专利12项、技术专利26项、农机专利2项、农产品加工专利6项。

农业科技成果运用率大幅提高。宣威市采用样板示范、园区引领、现场观摩培训等方式,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运用。年推广良种260万亩、间套种240万亩、黑膜覆盖15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抗旱集雨栽培技术100万亩、侧膜覆盖1万亩、降解膜0.1万亩,重楼仿野生驯化栽培技术1.2万亩、金铁锁黑膜覆盖避草技术2.1万亩,年生产脱毒微型薯1000万粒,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0%,农业科技覆盖率98%以上。科技成果推广运用效果明显,新选育的“宣黄单8号”、“宣宏2号”在2015年全省新品种评比中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二名,“宣宏2号”最高亩产1102公斤,创滇东北亩产最高纪录。“宣薯2号”成为全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新品种,“玉米U型、W型”抗旱集雨栽培技术和“玉米六推、三控、三提高”技术被农业部列为西南片区玉米高产栽培主推技术。

农技推广体系日益完善。宣威市整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等项目资金,切实加强市、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队伍建设、硬件设施设备完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农业专业技术289人,其中高级职称79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589人,其中高职41人;村级农科员358名,兽医防疫员474名。农技推广服务主体多元化。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1846个,采取“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搭建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形成了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新型经营服务主体和网络化服务平台等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搭建平台 加速转变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不断拓宽。宣威市采取“政府搭台、项目扶持、企业运作”的模式,投资1.34亿元,建设占地1500亩,年产脱毒微型薯3000万粒和年产玉米良种1000万公斤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推进院企合作,建立新品种展示区,展示省内外玉米新品种157个、马铃薯新品种103个,水果新品种32个,筛选适宜宣威本地种植的新优品种,探索栽培新技术,通过园区成果展示,搭建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立《宣威农业信息网》、《宣威农网》、《珠江源农网》、“三农通”等网络服务平台,发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信息1260条,指导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营销。依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构建了“专家+农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将农业科技专家的成果直接通过科技人员进入生产,农户的生产难题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向专家反馈。成立宣威市众祥农特产品交易中心和50个农村淘宝店,推进“公司+品牌+超市”的营销模式,开展“宣威火腿”、“太坤辣椒”、则信“么么三”黑蒜等知名品牌网上销售,不断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6亿元。

农业科技成果助力精准脱贫初见成效。通过探索不同类型的产业扶贫模式,加快产业脱贫步伐。

据宣威市副市长欧光彩介绍,下一步宣威市将把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宣威农业发展的蓝图振奋人心、目标催人奋进。欧光彩强调,宣威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打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抢抓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抢抓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抢抓“两强一堡”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通过这几方面,以此发展高效农业、高端农业、高质农业,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做大做强宣威农业,推动宣威经济社会发展。

相关文章阅读:
      ● 一个农业大市的发展变轨 ( 2016-11-18 )
      ● 小辣椒“红透”大市场 ( 2016-12-16 )

上一篇:麒麟公开审理首例“拒执罪”

下一篇:宣威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录入/责任编辑:王有琼Update Time:2016-11-18 10:40:55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