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旅游网由《环球游报》主办

首页 时政要闻民族经济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

发表于:2016-12-13 12:11:45|来源:云南画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云政办发〔2016〕129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1月24日

 

(本文有删减)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旅游文化产业,是以游客为消费主体,以旅游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文化产品为核心,以文化创意创新为手段,以旅游活动方式为载体的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全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旅游文化强省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16〕11号)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要求,为充分发挥消费引领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国内外发展形势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现代旅游文化活动已经从传统“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个性化、品质化、时尚化、高端化转变,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旅游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作为开展经济竞争、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输出本国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的重要途径。根据国际有关机构预测,全球国际入境旅游人数和世界旅游总消费以4.2%—5.0%的增长率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16亿人次和15万亿美元,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0%以上。我国目前已跨入旅游文化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旅游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出游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新产品新业态不断增加,旅游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期。根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到2020年,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额将达到8万亿元,旅游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10%。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我省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发展基础条件

 

我省独特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立体气候条件,造就了“东部岩溶地貌、西部三江并流、北部雪山冰川、南部热带雨林、中部高原湖泊”等丰富多样的高品位自然风光;25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15个独有少数民族,孕育了包括民族特色建筑、服饰、节庆、歌舞、饮食、工艺品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大量的古生物古人类化石、历史文物古迹和近现代革命遗址,构成了包括遗产文化、边地文化、古道文化、红色文化、抗战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等悠久多元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山水相连的特点,形成沿边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条件。尤其是丰富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与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赋予了我省旅游文化神秘、神远、神韵的魅力,对国内外游客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

 

         

(三)发展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依托丰富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加快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促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十二五”期间,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0年的1.42亿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3.2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006.83亿元增加到3281.79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8.3%、26.7%;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从440亿元增加到9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4%;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288.3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9.4%,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567万人,既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

 

与此同时,全省旅游文化产业仍存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特色不够鲜明,市场吸引力不强,配套服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导致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有效供给不足,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短缺,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不高,迫切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切实有效解决,促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快发展的重要性

 

“十三五”时期,全省旅游文化产业面临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重点支持旅游、文化、健康、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等重大机遇。积极顺应国内外旅游文化消费需求新趋势,抓住发展的新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创新产业融合方式,加快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能,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和引领消费新趋势,加快全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围绕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局,充分发挥旅游文化产业综合带动功能和效应,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用新思路、新体制、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强产业体系、做大市场主体、做实产业基础、做深消费市场、做优服务质量,促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实现建成旅游文化强省的总目标。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发展方向、规划布局、政策支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加快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消费升级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拓宽旅游文化发展空间,延伸产业链条,扩大消费领域,着力构建旅游全景化、产业全联动、服务全配套、社会全参与、管理全覆盖、成果全民共享的旅游文化发展新格局。

 

突出资源特色,打造高端精品名牌。突出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提升传统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新产品新业态,着力打造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做优旅游文化服务,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强化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深化旅游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旅游文化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发社会投资动力,着力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推进绿色发展,构建和谐共享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低碳消费和文明旅游,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构建和谐共建共享的旅游文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方向

 
 
 
 

 

坚持以国际化发展为方向。国际化是推动我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充分发挥我省资源环境、区位交通等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跨境旅游通达条件,打造跨境旅游文化精品线路,着力建设“一带一路”的旅游文化新高地,促进旅游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扩大国际入境旅游规模,提升旅游文化产业国际化水平。

 

坚持以高端化发展为方向。高端化是推动我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充分发挥我省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区位优势,引导旅游文化企业研发精品度假、康体养生、深度体验等定制旅游产品,着力构建高端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做优高端旅游文化服务,满足好“定制化”市场、“新生代”市场、“银发”市场等主流消费群体需求。

 

坚持以特色化发展为方向。特色化是推动我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体现旅游文化独特魅力之所在。要突出我省多元历史文化、绚丽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精品景区、民族特色城镇和乡村,开发一批具有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打造一批旅游文化演艺精品和民族文化节庆品牌,进一步增强我省旅游文化吸引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发展目标

 
 
 
 

 

以旅游文化消费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为方向,加快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旅游文化新高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旅游文化辐射中心,把旅游文化产业培育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建成旅游文化强省的总目标。

 

到2020年,力争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突破6亿人次,旅游文化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和19%;游客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到2000元以上;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2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

 

 

       

(五)发展路径

 
 
 
 

 

面向旅游文化消费市场,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方式,按照“做强主导产业、做大市场主体、做实产业基础、做深消费市场、做优服务质量”的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重点项目,推进旅游文化建设从传统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旅游文化产品从观光型为主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为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引导旅游文化消费从单一性低层次消费向多样性高端化消费发展,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空间突破、项目建设突破、产品开发突破、市场开拓突破和效益提高突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三、做强主导产业,构建高端产品体系
 

针对旅游文化消费市场发展新特点和新趋势,以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文化消费的要素产业为重点,做强7大主导产业,构建高端旅游文化产品体系,全面提升我省旅游文化产业新动能。

 

           

(一)观光游览业

 
 
 
 

 

适应旅游文化消费升级新变化和新特点,巩固提升传统旅游景区,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游览内容,重点打造一批国家5A级、4A级精品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我省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推进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等建设发展,重点建设发展迪庆普达措、西双版纳、怒江大峡谷等一批生态旅游区,全面提升生态旅游文化内涵和品质。充分发掘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喜庆节日、风味食品、竞技活动等资源特色,加快建设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园区,提升民族文化旅游的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积极利用革命纪念地、抗战遗址地、红色文化纪念馆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等,以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滇西抗战遗址景区等为重点,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时尚性和趣味性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回顾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文化旅游需求。充分发挥边境线长的优势,借助“一带一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等,依托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以已开通的21条边境旅游线路为重点,培育打造边境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黄金旅游文化廊道,全面提升边境旅游品质,进一步提高入境旅游规模和国际化水平。

 

 

 

           

(二)休闲度假业

 
 
 
 

 

面向日益旺盛的休闲度假旅游需求,特别要瞄准欧美、日韩等高消费游客来源地,充分发挥我省良好的生态环境、众多的高原湖泊、世界遗产资源和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以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建设以昆明石林、丽江古城等为重点的世界遗产旅游区,以昆明滇池、阳宗海和西双版纳等为重点的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以旅游文化城镇为依托的特色休闲街区等,重点打造一批文化内涵丰富、休闲娱乐独特、度假环境舒适的休闲度假区,大力开发面向海外游客和国内中高端游客的休闲度假产品,进一步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启动建设一批以旅游目的地、高等级公路等为依托的自驾车房车露营地产品,力争将我省打造成为中国首个“自驾友好型旅游目的地省”。抓住全省航空机场、高铁和金沙江、澜沧江航运建设加速的新机遇,实施空中、高铁旅游快线工程,加快研发推出一批航空旅游、高铁旅游、水上旅游等新产品。

 

 

           

(三)健康养生业

 
 
 
 

 

顺应人们越来越注重身心健康、养生养老等消费需求,有效利用全省地热、温泉密集的优势,开发建设以温泉养生、康复疗养为重点,理念创新、设计新颖、设施配套的温泉养生度假产品。充分发挥全省独特的高原体育训练、户外运动和立体气候环境等优势,积极发展极限运动、定向运动、拓展训练、翼装飞行、滑翔伞、热气球、江河漂流等为重点的户外运动产品和时尚体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全省森林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的优势,大力开发以“天然氧吧”“森林康体浴”等为特色的森林康复疗养产品。充分发掘全省丰富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生物保健特色资源和知名医院等优势,启动建设一批养老养生、医疗保健旅游项目,开发养老养生旅游、医疗健康旅游、美容保健旅游等新产品,努力把健康养生旅游培育成为我省旅游文化产业的新品牌和新亮点。

 

           

(四)特色娱乐业

 
 
 
 

 

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瞄准个性化、时尚化、高端化消费群体市场,积极应用现代高新科技、动漫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等,着力打造健康文明、类型多样、功能完善、参与性强的特色娱乐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旺盛的旅游文化消费需求,弥补全省主题游乐不足、旅游文化休闲档次不高的“短板”。引进国外文明健康、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娱乐项目,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新型健康的旅游文化娱乐场所,重点建设提升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主题游乐园,进一步完善提升城镇、景区、酒店的文化娱乐设施,积极发展多姿多彩的酒吧、茶室、视听、网吧等文化娱乐活动。加快建设一批功能配套、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演艺设施,开发一批具有影响力、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旅游演艺产品和民族节庆产品,巩固提升《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一批知名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完善提升《云南的响声》《梦幻腾冲》等一批旅游演艺新产品,培育杂技、马戏等特色文化旅游新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文化演艺品牌。创新旅游节庆活动组织方式,高起点、高水平策划举办中国(云南)国际民族赛装文化节,巩固提升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等一批民族节庆活动,加快培育罗平油菜花节、南华野生菌美食节、东川泥石流越野赛、大山包翼装飞行、环滇池—抚仙湖公路自行车赛等一批旅游文化节事活动,增强旅游文化节事活动的国际性、参与性和体验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市场吸引力、民族特色浓郁的旅游文化节事活动品牌。

 

 

           

(五)商务会展业

 
 
 
 

 

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沿边区位优势及发展商务会展的良好基础条件,以昆明、大理、玉溪、曲靖、楚雄、景洪、丽江等重点城市为依托,加快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建设,着力办好中国—南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积极组织招徕大型商务会展活动,不断提高商务会展服务水平,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商务会展中心。鼓励支持跨国集团、大企业集团以我省为总部基地,举办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各类重点展会、大型会议和奖励旅游等。充分利用全省各地文物博物馆和文物藏品,举办情趣高雅、寓教于乐,群众喜欢、游客慕名而来的各类文博展览会等。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来滇创办会展企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会展行业,打造策划、代理、广告、宣传、工程等会展全产业链产品,培育提升“南博会”“旅交会”“农博会”“文博会”等一批国际商务会展品牌,不断提高商务会展品牌价值和效益。

 

           

 

(六)商品购物业

 

 
 
 
 

 

充分发挥我省丰富多样的资源条件和优势,突出旅游文化商品的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特色,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商品加工基地,构建以“金、木、土、石、布”民族民间工艺品为重点的旅游文化商品体系。以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加快旅游文化商品创意、包装设计和工艺制作改进,巩固提升玉石珠宝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积极发展以祖母绿、玛瑙、碧玺、红蓝宝石、石榴石、墨晶玉等为重点的彩色宝玉石产品;依托云烟、云花、云茶、云药、云咖啡等特色产品,加大创意设计和市场营销力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农特产品、特色药材等旅游文化商品;大力发展金银铜锡、木竹藤草、陶瓷泥塑、石刻石砚、民族刺绣、织锦、扎染、蜡染等民族民间工艺精品名牌。以旅游文化城镇、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一批旅游文化商品销售示范街区、购物中心和购物点等,更好地满足旅游购物消费需求。推动组建大型旅游文化商品开发公司,集中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人财物力,制定旅游文化商品开发与营销策略,加大旅游文化商品开发和营销推广力度。建立旅游文化商品品牌认证和发布机制,推动旅游文化商品地域品牌、产品品牌、大师品牌的整体协调和互动提升,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文化商品品牌。

 

 

           

(七)餐饮住宿业

 
 
 
 

 

以打造“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餐饮品牌为重点,深入挖掘民族风味和地方小吃,积极开发绿色健康的食品饮品,构建由原材料生产、策划传播、实体销售、配送经营、网点分销等多业态组成的餐饮业链条,形成高中低档相结合的旅游餐饮体系,推动餐饮品牌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我省民族餐饮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比较优势,深入挖掘和整理各民族独特的餐饮文化,传承民族烹饪技艺和方法,开发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特色民族餐饮,展示特色餐饮文化,打造民族餐饮文化品牌。发挥“滇菜”选料丰富广泛,烹制讲究本味和原汁原味,口味鲜嫩酥脆和清香回甜,就餐环境民族风味浓郁等特色,培育打造一批“滇菜”精品名牌。推进餐饮服务与国际接轨,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在重点城市和旅游文化区,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形成品牌化、多样化的餐饮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餐饮消费需求。以度假型、商务型和经济型酒店为重点,以民居客栈、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为补充,大力推行品牌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人性化服务和标准化发展,加大星级住宿设施评定力度,推进绿色饭店的申报、创建和评审,形成结构合理的多层次旅游住宿体系,全面提升旅游住宿能力和服务水平。

围绕7大主导产业,针对现代旅游文化个性化、品质化、时尚化、高端化市场消费需求,开发培育生态游览、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医疗健康、露营自驾、户外运动、文化演艺、商务会展、低空旅游、边境跨境旅游等10大重点旅游文化产品,构建高端旅游产品体系,亮出我省独特的“生态、健康、时尚”旅游文化特色品牌,进一步提高旅游过程的独特性、体验性、功能性和品质性,全面提升我省旅游文化知名度、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阅读:
      ●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 2016-11-10 )
      ●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 2016-11-10 )
      ●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三) ( 2016-11-10 )
      ●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 ( 2016-11-10 )
      ● 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五) ( 2016-11-10 )

上一篇:农业新发展 炫彩滇东北 一个农业大市的发展变轨

下一篇:民族发展蓝皮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录入/责任编辑:李宗蓉Update Time:2016-12-13 12:25:38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业业安-云南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数据治理与事故预防智慧化服务-云南业业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官方网站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大理旅游网-大理旅游集团官网 昆明旭坤会计师事务所 云南蝴蝶泉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