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故事】怀揣公益心做调解 ——走近昆明市西山区医调委主任张厚平-民族人物-云岭人物-云南民族旅游网

【基层故事】怀揣公益心做调解 ——走近昆明市西山区医调委主任张厚平

2024-05-18云南民族旅游网

张厚平就是一名医疗纠纷领域的人民调解员。2012年,昆明市西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时,张厚平被调至医调委,在4名老前辈的带领下学习、钻研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经过5年的积累与沉淀,如今的张厚平成了一名资深调解员,带领新人成长。

  “高体力、好脑力、抗高风险能力”是张厚平对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描述,而在每一件纠纷调解案件中,他都能体会到人生的悲喜。对于这样的工作,张厚平说,他是一直怀揣着一颗“公益心”去做的,只求做好,不求回报。

  调纠纷

  24小时不间断工作

  “做好医疗纠纷调解,需要极好的脑力、体力、耐力与抗风险能力。”这是张厚平在处理几百件纠纷后得出的经验之谈,而“没有上下班之分,节假日被突发事件占用,随时为调解做好准备”,已成为张厚平的工作常态。

  2014年,一名癌症患者在昆明某医院治疗时突然死亡,家属认为医院治疗存在问题,便召集了百余名亲属向医院“问责”。由于事发突然且事态严重,张厚平早上接到医院电话申请后,立即前往。

  “患者是一名来自农村的老人,在化疗过程中不幸死亡。当时在治疗方案上签字的是她丈夫,但其丈夫除了会写自己名字外,并不识字。家属认为,医院的治疗方案有问题,且对治疗存在的风险没有合理告知,导致患者死亡。”面对老人的突然死亡,家人情绪一度难以控制,尽管张厚平一再表明自己是人民调解员,是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家属却置之不理。

  一整天,双方陷入僵局。张厚平也一直陪在医院,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到了晚上,看到所有人都没吃饭,我准备出去给大家买点东西吃。走到楼道口时,我看到老人的儿媳躲在角落里哭,我走过去安慰她,再次告诉她,我是人民调解员,我会真诚地、站在中立的角度帮助她,请她相信我。”终于,老人的儿媳愿意相信张厚平,接受他的调解。

  打开患者家属的突破口后,张厚平立即联系院方,连夜组织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中,张厚平讲法、讲理、讲情,分析了患者家属和院方分别存在的责任,结合双方实际情况,最终将患者和医院的矛盾平复,并将医院给患者的经济补助协调至双方均可接受的合理范围。

  经过一夜的协调,双方签订调解协议。患者家属对张厚平说:“我们希望院方立即履行协议,但我们懂得不多,现在只信任你,希望你能再帮我们一次。”张厚平又陪着家属直到医院履行完协议。

  直至纠纷调解结束,张厚平已连续工作了24小时。回想起来,这是他不间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感触最深的一次。“我陪他们到最后,分别时,患者100余名亲属齐齐向我鞠了一躬,他们说,谢谢我真诚地帮他们。”张厚平说,那一刻,他两眼含泪,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工作中用真诚换来的欣慰。

  讲情理

  换个角度解决问题

  对每一名前来申请调解的当事人,张厚平都会说一句话:要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维护权益,调解最不能少的就是“法”。但同时,在经历了众多调解纠纷后,张厚平说,“情”与“法”一样必不可少。

  “每一起调解的案例各有不同,每一名当事人的性格也有所不同。面对差异,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入手,有时候,人文关怀更重要,‘情’更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前不久,一名70多岁的老人来到医调委,申请调解与某医院的纠纷。两年前,老人因上眼睫毛倒长刺入眼睛,去医院做眼皮上拉手术。手术开始前,主刀医生见老人下眼袋肿大,担心再次造成睫毛倒长,便建议老人一起做眼袋抽脂。老人拒绝后,医生只做了眼皮上拉。术后一段时间,老人因下眼袋肿大,造成睫毛再次倒长。然而,对于这样的结果,老人认为是因其拒绝了医生临时加手术的建议,医生故意不为其好好治疗造成的。

  “我向医院进行了解,院方表示并无任何过错,为解决问题愿免费给老人做眼袋抽脂手术,但被拒绝。两年来,老人多次上访,给医院和当事医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医院不愿调解。”张厚平说,了解情况后,他一直尽力说服老人,让其接受医院的治疗,但老人思想特别固执,坚持认为是医院存在过错,要求医院道歉赔偿。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厚平意识到讲法讲理的方式对老人而言行不通,既然老人在意“情面”,不如从情理入手。“我再次试着和医院沟通,告知他们老人性格的偏执,以及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经过劝说,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医院同意调解。得知医院愿意调解后,老人态度有所缓和。随即,我对老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老人以平和的心态参与调解,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

  经过5个小时调解,问题最终顺利解决。签订调解协议书后,老人嚎啕大哭。他对张厚平说:“我在乎的不是医院是否赔偿,而是医院的态度。我奔波2年都没结果,你帮我解决了。我佩服你!”

  建制度

  让调解更有“信服力”

  作为西山区医调委的主任,张厚平除了大量调解工作外,还肩负着带领医调委队伍发展的重任。为将医调委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缓和医患关系出一份力,张厚平在工作中一直不断摸索探究。

  医调委成立之初,虽然经过宣传,不少患者都知道有这一机构的存在,但对于其所能起到的实质作用与调解成果的可信度多不甚了解,仍持有怀疑态度。

  面对患者的质疑,张厚平深思熟虑后,产生了“赋予调解协议书法律效力”的想法,并立即着手实施。“2014年,我与西山区法院对接,讨论司法确认制度在人民调解中的适用问题。经过多次沟通,最终与法院达成一致,为我们出具的调解协议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定书,保证调解结果的执行。”张厚平说,司法确认制度确立后,医患双方经医调委成功调解并签订协议书的同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法院受理、审核后,出具裁定书,若裁定后,一方不按协议执行,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将司法确认制度推动、促成后,张厚平受到医院与患者的肯定,医调委成为双方信任的调解机构,医调委的信服力大大提升。5年来,随着制度的逐渐完善,医调委接访量达到1200余人次,成功调解纠纷180余起。“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医疗纠纷因涉及的对象与事件的特殊性,使得调解更为敏感和棘手。因此,调解此类纠纷,更需要的是适当的时机与合适的方式。”

  张厚平说,此前,当患者与医生在医院产生冲突,医院打电话向医调委申请调解时,他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张厚平发现,虽然他出现很及时,但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

  “此时患者情绪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我去调解不但起不到缓和作用,反而会引起患者反感,适得其反。”张厚平说,发现这一问题后,他更换思路,制定了将纠纷“引出院外,引入医调委”的调解制度。

  这一制度实施后,除特殊突发事件,张厚平和调解人员不再进医院,而是待患者情绪平稳后,将他们引导至医调委进行调解。“患者情绪平稳后,我们更容易劝慰,讲法讲理;同时,在医调委,人民调解员的身份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调解工作也能更好地开展。”

编辑:杨晓媛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