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根本的分配制度-原创文章-专家专栏-文产-云南民族旅游网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根本的分配制度

2024-04-20云南民族旅游网

【关键词】先富与共同富裕;经济制度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摘要】财富分配,不仅涉及现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涉及上层建筑,是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综合反映。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但仅从所有制形式上去保障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不全面的,共同富裕涉及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最根本的分配制度。

作者简介】施超(1963-)云南江川人,玉溪市科协党组书记,主要从事经济政治理论研究。

改革开放承担两大社会职责,一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的综合实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党中央征求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共同富裕仍然是广大干部群众关注的热门课题。财富分配,不仅涉及现有的生产关系,而且还涉及上层建筑,是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综合反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分配制度。

一、先富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先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勤劳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同志,对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产生误解。认为“先富论”就是承认或允许贫富差距存在。只有存在事实上的分配悬殊,才能真正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应该说,上述看法就是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市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先富论”有其特定的条件和背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政策最大特征是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初期,不论是农村大包干,还是城市和国有企业改革,都是把利益和农民、工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进行的。“先富论”是从国家层面对平均主义分配政策和方式的否定。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政策落到实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身就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开创性。在改革初期,设立特区,允许一部分地区先试先行,政策执行有先后,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在改革发展中先富起来,与承认并肯定贫富悬殊没有内在的必然性。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改旗易帜走改革的邪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贫富差距逐步显现。贫富悬殊,分配不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仅在我国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中,低收入组与高收入组人均收入比由2000年的1:6.5扩大到2018年的1:9.3。①改革实践反复证明,改革有先后,发展有快慢,贫富有差别。现在看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仅靠市场主体本身是很难完成的。“先富”提供更多的是经验,而主要不是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财富。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也涉及不同的社会形态。

二、经济制度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经济制度决定和影响分配政策,经济制度不同,分配政策就不一样。我国经济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加大对我国的打压和“污名化”,从现象上看是中国与美国谁当霸主的问题,其实质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和较量。没有人否认美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的实力,但在这次全球新冠肺炎抗疫斗争中,人们看到的是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种族歧视和整个社会的撕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公有制占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是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领域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经济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仍然是外资企业首选的理想发展之地,国家发展的营商环境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民营经济占全国GDP总量的60%,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50%,对城镇特别是新增就业的占比达90%。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所有制形式如何决定和影响分配制度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一大二公”的所有制形式,按劳分配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导向,挫伤了干部群众的劳动热情。改革开放后,公有制经济占比逐年下降,国有经济现有的按劳分配政策也不健全和完善,最大的问题是一线职工和管理层,管理层和管理层之间的分配差异过大。行业之间分配不公突出。外资企业和民营经济,多种分配形式早已并存,企业员工得到的报酬,更多的是劳动力的平均价格,也就是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健全完善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解决低收入的问题。③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证明,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是从产生不同分配形式的根源角度阐述的,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所有制形式,如果分配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也无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国有经济仅是为劳动报酬的合理分配奠定坚实基础,特别是在经济成分多元化的背景下,只有综合施策,才能较好解决共同富裕问题。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早在改革初期,针对改革姓社姓“资”的争论,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充分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上。要充分体现在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上,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党的十九大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不仅在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世界,而且基本实现共同富裕。⑤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仅从所有制形式上去区分是不全面的。共同富裕涉及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分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⑥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广大人民群众既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又是改革的受益者。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中央出台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归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对国有经济的原有分配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最根本的是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劳动报酬向一线劳动者倾斜,管理者的报酬不宜悬殊过大。进一步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积极推进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价值实现制度。国家通过税收对劳动者的收入进行调节,在财政资金安排上,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时期,全国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健全完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在深入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变,不断增加广大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设力度,建立接励机制,逐步补齐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建设短板,实现城乡均匀一体化发展。鼓励支持社会上的慈善事业向贫困地区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必要的帮扶。

参考文献:

①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11:122.37.

②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65.373.

⑤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23.520.

——作者系玉溪市科协技术协会 施  超

编辑:吴敏昆
栏目导航
鹏信评估云南分公司 民商网-云南省民族商会官方网站 云南民族旅游网-《环球游报》 云南民族古建网-大理市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