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官兵徒步验收雷场
2025-09-18云南民族旅游网
手牵手走过“死亡地带”
扫雷官兵徒步验收雷场
本报讯(记者 迟旭军 通讯员 王跃)“谢谢扫雷官兵,我们又可以耕种荒芜30多年的土地啦!”近日,在河口县桥头乡薄竹箐已扫雷场移交仪式现场,当地瑶族、苗族、壮族、傣族同胞代表身穿节日盛装,双手端喜酒,争先恐后地向扫雷二队70余名冒着生命危险,在8个多月的时间里排除万难,扫除红河州边境一线18块、面积4.436平方公里“死亡地带”上遗留地雷的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天,红河州、河口县、金平县、绿春县等军地相关人员和当地群众150余人,现场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中越两国的边界绵延1350公里,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在中越边境埋下大量各种各样的地雷,使这里成了地雷的世界。在中越边境云南段约2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埋设着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了中国最复杂的161个雷场。这些死亡区,夺走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当地人民群众数千人的肢体,死伤的牲畜更是数不胜数,数万亩耕地荒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曾在中越边境组织过两次较大规模排雷作业: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4年,打通了通道、清除了居民区周围的地雷和爆炸物,保证边民的安全出行和生活。第二次是1997年至1999年,排出地雷的土地上不少成了中越红火的经济贸易区。此外,中越双方还在勘定两国陆地边界期间,共同组织了较小规模的勘界排雷。这些排雷作业对保障边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排雷行动,是在中越边境中方境内组织的第三次大规模排雷行动,由原成都军区抽组、云南省军区具体组织实施。据不完全统计,第三次排雷之前,中方一侧还有51片雷区、95个雷场,几十万枚还“沉睡”在地下的地雷等爆炸物,成了一个个“生命禁区”,严重威胁着边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此次计划扫除的雷区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和越南交界处,其中主要分布在云南境内。于当年11月,由来自云南省军区、13集团军、14集团军、西藏军区的400余名官兵组成的扫雷部队分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边境地区展开排雷。扫除涉及6个县30多个乡镇的雷区,任务雷区总面积超过79平方公里,其中需排除的面积超过55平方公里。中越边境第三次大规模排雷涉及雷区,是中越边境历次扫雷行动中最艰巨、最难啃的硬骨头,爆炸物种类多达30几种,是世界其他雷区所罕见的,扫雷任务极其艰巨。
此次排雷作业当天移交的是红河州内已排除地雷的雷场。为了向世人证实移交的雷场已无地雷,扫雷指挥部机关和扫雷二队官兵,用中国军人独有的验证方式,手拉着手,徒步在已排雷场中来回行走,用双脚进行详细踏勘检测这些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带。
随后,军地双方签订了已排雷场移交文书,拆除了雷区封围标示碑,并在移交雷场种植了纪念果树。
据了解,我国进行的第三次大规模排雷作业任务,将于2017年底结束,届时将完成55平方公里雷区地雷等爆炸物的排除和24平方公里雷区的永久封围任务。排雷进度数据显示:目前,排雷官兵已完成扫雷17平方公里,占此次计划排除雷区面积55平方公里的31%。完成红河州境内雷场排雷任务的扫雷二队官兵,将转场至文山州的马关县地区,继续征战罗家坪大山、都龙等地雷场。
-
网安宣传走进中老铁路 夯实“数字丝路”安全基石2025/09/18
-
薪火相传启新程 桃李不言自成蹊 —云南省曲靖罗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携手企业共谱育人新篇2025/09/18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在茶马古城举行2025/09/18
-
黄瓜园镇:服务企业“零距离” 助力发展促振兴2025/09/17
-
四代家国路 ---百年滇缅线上的精神传承2025/09/16
-
【盈江】一颗澳洲坚果的“黄金蜕变”——小 果子撬动十亿元大产业2025/09/16
-
「云新发布」云南暑期文旅市场主要指标刷新历史记录2025/09/16
-
【寻甸】北大营云上草海风筝嘉年华邀你共赴浪漫之约2025/09/12
-
山水之间的康养胜地“三七之乡文山”向全世界发出邀请2025/09/12
-
探寻“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解锁文山三七之乡康养新体验2025/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