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艺傣乡——芒团
2025-04-30云南民族旅游网
通讯员 周云
历史悠久的傣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独特而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傣族造纸技艺在传承过程中历尽沧桑。时至今日,依然独具艺术魅力,被誉为手工造纸技艺的活化石。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傣族的手工造纸——白棉纸,是与孟定镇蔗哈村的芒团自然村是密不可分的。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是芒团的傣家人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的技艺,一代又一代的使其传承发展下去。经过历史进程的滚滚车轮,芒团与白棉纸早已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芒团,在傣语中,芒为寨子;团,指团树;芒团既指“有团树的地方”。耿马土司在数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治和管理历程中,创造了自己的制度和方法,他们可以根据对村落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情况的了解,指定某某村落为不同的产品、物品、贡品和生活用品的生产基地,而芒团,便被选定为专门造纸的村子了。
芒团傣族的手工造纸,俗称白棉纸,因为造纸原料是构树皮,因此也被称为构皮纸。多用于书记文书、佛经、包糖、包茶、捆扎钱币的带子等等用途。
几百年来,芒团的傣家人就一直保留着这种最为简单、原始和传统的构树皮手工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工序流程,整个过程不使用化学制剂,是造纸术留存至今的“活化石”。
2014年,芒团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同时“芒团纸文化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芒团,有着“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之美誉。
带着对芒团白棉纸的仰慕和好奇,一个夏日的午后,我走进了傣乡芒团,走近了白棉纸。
安静而美丽的寨子里,家家户户的院门口都挂着一个小木牌,上面写着主人的姓名,传承造纸的年代,还有傣汉文相互对照的“造纸专业户”字样和编号。造纸对芒团或芒团傣家人的影响随处可见。
造纸需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浇纸、晒纸五道流程十一道繁杂的手工工序方能完成,而这些工序基本都是由妇女来完成的。每一天,当家里的男人出去劳作后,妇女们也就开始了“抄纸”“捶泥”“晒纸”的工作。这些在我看来极其考验耐心、细致和精准的工序,在芒团的傣家妇女眼中。却是那么的自然与随意。也许,在日复一日的操作中,这些工艺对于她们来说已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她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过那条穿过寨子的小河,行走在寨子中间的石子路,听着不时从哪家院墙内传来 “噔——咯!噔——咯!”捣纸声,看着那一帘帘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洁白光泽的老纸,配上傣族姑娘鲜红的筒裙,红白相映,美丽绝伦。
时间的年轮在慢慢走过,芒团造纸技艺的传承人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芒团与白棉纸相互交织的情感没有变。白棉纸已深深植入到了芒团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当每一天的太阳升起,家家户户就开始了“抄纸”“捶泥”“晒纸”的工作。那“噔——咯!噔——咯!”的捣纸声也就这样在芒团延续了几百年。
芒团的手工造纸工艺是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宝贵遗产。从造纸的原料看,它是古代造纸术的延续;从工艺流程上看,它是造纸术发明初期的历史再现,从应用范围上看,它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来源环球游报2019年7月19日第1196期A1版)
-
以茶为媒,书写两岸温情篇章——电影《昔归轶事》在昆明首映2025/04/29
-
第十三届云台茶文化交流主题周. 一叶同根生. 两岸共沸腾2025/04/28
-
旅居澄江丨在山水烟火间 把向往过成日常2025/04/28
-
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五华区2025年文化工作者漆扇制作体验活动圆满举办2025/04/27
-
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五华区2025年文化工作者漆扇制作体验活动圆满举办2025/04/27
-
“非遗器物与影像展”系列活动在云南财经大学启幕2025/04/27
-
共鉴非遗魅力!2025 年三迤酒业第三届阿子营玫瑰老卤酒文化节圆满收官2025/04/27
-
“阿诗玛杯”首届云南石文化博览会暨第三届石林彩玉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2025/04/25
-
【云新发布】旅居临沧:有一种幸福在沧源2025/04/24
-
2025“阿诗玛杯”首届云南石文化博览会暨第三届石林彩玉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2025/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