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张伯简
2025-09-22云南民族旅游网
新华社昆明4月23日电(记者丁怡全)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内,白族民居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石板路穿城而过,通达古城中心剑阳楼。剑阳楼往南不到200米,有一栋庄严肃穆的二层小楼——张伯简纪念馆。目前,纪念馆布展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预计今年内开馆。
2017年,剑川县决定把张伯简革命史实陈列室搬迁到这栋小楼内,并更名为张伯简纪念馆。受当时条件限制,1987年投入使用的陈列室设在剑川县景风公园的一间老房子里,面积不到50平方米。“陈列室虽简陋,但每年清明节,前来缅怀革命先烈的人不少。”在陈列室工作了8年的张丽萍介绍,张伯简纪念馆开馆后能够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张伯简,1898年生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早年曾入滇军。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革命风暴席卷全国,为追求真理,他辞去滇军中的军需官职务,远渡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法国期间,张伯简参加了由赵世炎、李立三等人组织的“劳动协会”的活动和法、德两国工人运动,在斗争实践中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冬在德国柏林加入共产党。
张伯简忘我地投入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浪潮中。1922年,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巴黎共同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被选为组织委员。他身在异域,却时刻关心家乡的革命,写信给云南学联,鼓励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同年秋,张伯简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张伯简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在上海和京汉铁路从事革命活动,继而从事党的宣传工作,任中共中央出版部首任书记,负责过党刊《向导》和《中国青年》的编辑发行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他从上海给故乡亲人的信中说:“甫至上海,即为团体工作羁滞,责任所在,义不容辞。”“伯简现在和将来,都要从事民族革命工作,生活早东暮西,实无法顾及家庭。”
1925年1月,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伯简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代理团中央农工部主任。1925年秋奉调广州,担任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军委书记等领导工作。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张伯简还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他编纂的《社会进化简史》一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我国较早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著作,在早期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起了重要作用。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该书被列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将此书作为学习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史的书目予以推荐。
1926年8月,张伯简参加省港大罢工,领导群众开展斗争,因积劳成疾,不幸在广州病逝,年仅28岁。
张伯简牺牲90余年后,他的家乡剑川县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今,剑川县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五网”建设打牢跨越发展基础,以全域旅游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
-
跟着赛事去旅行丨燃情赛事邂逅舌尖盛宴!来丽江,激情与美味缺一不可2025/09/22
-
综治中心吹哨 妇联组织报到——梁河县妇联组织凝心聚力为基层治理贡献巾帼力量2025/09/22
-
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 云南国防教育主题大会隆重举行2025/09/21
-
周保中将军抗战精神座谈会在北京举行2025/09/21
-
第二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暨2025云南国际咖啡展盛大开幕2025/09/19
-
黄瓜园镇:道路硬化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2025/09/19
-
元谋县元马镇:果香四溢漫金秋 甜蜜采摘正当时2025/09/19
-
网安宣传走进中老铁路 夯实“数字丝路”安全基石2025/09/18
-
薪火相传启新程 桃李不言自成蹊 —云南省曲靖罗平县职业技术学校携手企业共谱育人新篇2025/09/18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专场在茶马古城举行2025/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