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抚仙湖虫类再现原始节肢动物形态
2025-11-03云南民族旅游网
新华社昆明8月9日电(记者 岳冉冉)抚仙湖虫类是生存在寒武纪早期的原始节肢动物,包括抚仙湖虫、澄江虾等若干属种。云南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共同完成的抚仙湖虫类综述成果于近日发表在了美国《细胞》出版集团子刊《当代生物学》上。
论文通讯作者、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喜光介绍,抚仙湖虫类具有特定形体构建,是生存在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海洋原始节肢动物。它们被普遍认为是现生昆虫类、蛛形类、多足类和甲壳类远祖的近亲。
抚仙湖虫类成虫体长可达10余厘米,有15-31个体节,外骨骼分头、胸、腹三部分,腿肢数目众多,不与背甲分节一一对应。消化道内充满泥沙,表明它们是食泥动物。
此前,研究人员曾在昆明小石坝动物群发现了许多保存精美的化石标本。据此,研究者系统研究了抚仙湖虫类的躯体组构、生活模式,肯定了抚仙湖虫类一些内部解剖学构造。
“我们通过高精度荧光扫描摄影技术,首次观察到了抚仙湖虫的腹神经节;我们还根据抚仙湖虫类附肢的证据,发现了它们‘原始’且更为复杂的取食口器。”张喜光说。
<iframe border="0" frameborder="0" framespacing="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name="search" noresize="noresize" scrolling="no" src="http://www.xinhuanet.com/adhtml/ad_hzh.htm"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10px 0px 0px;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width: 1px; height: 1px; float: left;" vspale="0"></iframe>
研究者表示,抚仙湖虫类处于节肢动物系统发生的基础位置,可如实再现原始类群的基本特征。而对抚仙湖虫类的系列研究也为重塑寒武纪原始节肢动物的躯体构建、起源、早期辐射分异与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关键证据。(完)
-
云南林草“十四五”成绩斐然:生态屏障筑牢 绿色产业勃兴2025/11/03

-
普洱|亚太森林组织自然教育分论坛成功举办2025/11/02

-
汇智普洱: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探索森林可持续管理新路径2025/10/31

-
“花开四季 ‘香’约云南 坐着火车游红河”旅游推介活动在昆明举行2025/10/31
-
【原创文章】贡宝之城腾冲2025/10/30

-
保山比顿咖啡国际化战略迈出坚实一步2025/10/30

-
第二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在云南普洱隆重举办2025/10/30

-
“以葫芦智慧筑根铸魂,让扎西‘三转’精神成新时代文化传播标杆2025/10/28

-
临沧临翔: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酣2025/10/28

-
健康云南建设“十四五交出高分答卷”服务体系更趋优质均衡2025/10/28

